北美最正的鴨 隨大雨從天降

記者 何宜/報導

大自然中的公鳥為了吸引異性順利繁衍後代,往往擁有顏色豔麗的羽毛、長得比母鳥更漂亮。而春天正是許多鳥類展開繁殖季的序幕,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生態鳥園裡最近更是爭奇鬥艷,號稱北美最漂亮的鳥種之一的「美洲木鴨」,爸媽與剛誕生的6隻鴨寶寶相當吸睛

北美木鴨是北美最漂亮的鳥種之一。 台北動物園-林惠珍/攝

今年誕生的木鴨寶寶屬於自由行動派,在3月23日難得的大雨天從樹洞空降到地面,隨即在水池四周探險,不太會緊緊跟著親鳥,反而是鳥爸爸和鳥媽媽跟在鴨寶寶後面,三不五時還得主動驅趕鴨寶寶附近的路人甲。

木鴨寶寶在水池中勇往直前的划水前進,也會到浮島覓食,累了就自己跳上斜躺在水中的樹幹,整理羽毛、曬曬太陽、閉目養神,頗有大將之風,但卻累壞一旁四處追著想保護牠們的親鳥

在大雨中從樹洞中一躍而下的鴨寶寶,屬於行動派,不太會跟在爸媽身邊。 台北動物園-林惠珍/攝

根據美洲木鴨利用樹洞築巢的特性,保育員特別為牠們準備了好幾個固定在樹幹高處的巢箱,今年成功吸引了至少3對美洲木鴨進巢箱產卵。這次在滂沱的大雨中,特別到生態鳥園加強巡視的保育員,幸運地親眼目睹到小鴨從巢箱一躍而下的生態奇景

除了生態鳥園中6隻吸睛的木鴨寶寶,生態鳥園旁邊的水禽區竟然也溜進2隻愛逛大街的木鴨寶寶,可能是聽到木鴨寶寶發出訊號,保育員從監視器發現一對成年美洲木鴨,千辛萬苦走在遊客的步道上,穿過兩層簾子,像超人般的找到迷路的鴨寶寶

爸媽疲於奔命地想保護寶寶們。  台北動物園-陳瑋玥/攝

由於美洲木鴨雛鳥體型小又有保護色,到生態鳥園請仔細觀察,只要有點耐性,在水池附近應該就能找到這群可愛的木鴨寶寶。除了木鴨一口子外,遊客也可以在生態鳥園裡觀察到正在孵蛋的綠簑鴿、育雛中的黑袖鴿、幼鳥剛剛離巢的紅鳩、忙著找合適樹幹打洞及呼喚配偶的五色鳥,開屏求偶的藍孔雀喔

美洲木鴨小檔案

英名:American Wood Duck

學名:Aix sponsa

分類:鳥綱 雁形目雁鴨科

俗名:美洲鴛鴦、林鴛鴦

分布:北美及加拿大

體型:體長423-51公分,重482-879公克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食性:以橡實、堅果、種子、水生植物的嫩葉為食物

棲地:生活於有樹林圍繞的池塘、沼澤及水流緩慢的河流

繁殖:美洲木鴨通常在離地面30-50呎高的樹洞中繁殖,一窩可產8-14顆卵,孵化期約28-30天。幼鳥孵出後,雌鳥會帶領幼鳥從洞口跳下,跳落地面後,帶至附近的水面覓食

形態:雌雄外觀顯著差異,雄鳥堪稱北美地區最漂亮的鳥種之一,除了五彩光鮮的羽毛及紅色的眼睛,沿著脖子還有白色亮環;雌鳥羽色遠不如雄鳥豔麗,但具有白色眼環及白色喉部。幼鳥類似雌鳥,但在腹部有褐色的斑駁及條紋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