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鴞寶寶小豬 捉迷藏眉毛露餡
記者 何宜/報導
4月4日兒童節剛過,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動物「兒童」們也都開開心心跟著爸媽過節,大貓熊圓仔依然乖乖上課、羊駝妮可正與保育員培養默契、河馬娜竹忠雨超愛自己潛水,而萌度破表的黃魚鴞寶寶小豬,羽毛已經從灰白色的絨羽換成淺黃色,預計這個月就會離巢!

台北動物園首度成功繁殖的黃魚鴞寶寶小豬,在爸媽聯手悉心照顧下,生長狀況良好。每當媽媽離巢,小豬總會好奇地不斷伸長脖子探出巢臺外,或在巢內張開翅膀走來走去,偶爾還會趁爸媽不在家時站上巢臺邊,仔細觀察著巢外的世界。
可能因為天氣轉熱,加上小豬身上飛羽齊全,不再需要依偎著媽媽取暖,媽媽「嘿美」離巢的時間也開始增加,會站在附近的樹枝上整理羽毛、伸展筋骨,但是小豬可是非常機警,只要有人從前面走過,本來東張西望的小腦袋,就會緩緩地往下降,把自己隱藏到巢臺內,玩躲貓貓的卡哇伊程度破表。
爸爸「愛洛」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會叼著老鼠回巢,有時媽媽嘿美會用頭不斷在愛洛身上磨蹭,老鼠就在中間傳來傳去,最後才餵到小豬的嘴裡,十足表現出愛洛是個相當趁職的好爸爸和好老公。

而小豬也十分活潑可愛,看到送食物來的爸爸會不斷搖頭晃腦非常興奮,貓頭鷹的脖子相當靈活,相較於人類有7節頸椎,貓頭鷹的頸椎有14節,可以轉動頸部270度。
黃魚鴞的性別從外觀無法分辨,一般公鳥體型略小於母鳥,但加入年齡和育雛期等因素後,只用體型來分辨公母不是十分客觀,不過目前會坐在巢箱裡的是媽媽嘿美,爸爸愛洛則是會在後方高處負責警戒。

黃魚鴞有一對耳羽,警戒的時候會豎起來,每當小豬看到路人想隱藏自己時,有時會因為那對耳羽洩漏行蹤,模樣逗趣。動物園也提醒大家,參觀時盡量減緩動作和降低音量,不要驚嚇到白天正在休息的小豬一家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