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獴當寵物? 業者蓄勢待發
記者 蕭士塔/台南報導
睜著圓大雙眼站在沙丘上轉頭張望的狐獴,是標準的野生動物,但在影視媒體推波助瀾下,已被寵物業者相中,台灣已有業者透過合法管道或走私進口,在網路上已掀起飼養狐獴的討論熱潮。
先前彰化有牧場一次引進20隻狐獴,六福村主題遊樂園也引進19隻狐獴在今年春節假期亮相,深獲小朋友喜愛。
看好市場,台南最近也有人引進19隻,動保處已完成3個月的追蹤檢疫。這些狐獴是以麵包蟲餵食,每隻都有植入晶片,業者也將為牠們施打狂犬病疫苗,強調一切都依規定來。
就像台灣之前流行的寵物潮一樣,有合法進口就有走私,前兩年台南市動保處的進口動物追蹤檢疫以龜類為主,今年則出現狐獴。至於走私進口的狐獴有多少?沒人能說個準,成為防疫的大漏洞,不過,在網路上已出現出售狐獴的買賣廣告,強調能像貓狗一樣溫馴地養在家中當寵物。
事實上,包括獸醫師、寵物業者都對狐獴生態極為陌生,媒體卻炒得火熱,將狐獴面對天敵攻擊時的本能行為動作,移情轉化為「可愛」,加上許多動畫電影以狐獴為要角,更強化許多人想養牠們當寵物的情結。
這種棲息於沙漠荒野或是電影裡的動物,活生生出現眼前的奇特畫面,已出現在真實生活中。日本愛知縣一家狐獴主題咖啡館,飼養著Runa和Shiera兩隻小狐獴,許多客人來吃飯是為了看Runa和Shiera,兩狐獴活力充沛的在家裡跑來跑去「招呼」客人,新聞圖文在網路傳開後,更激發詢問潮。
寵物業者說,飼養趨勢已不可擋,儘管有環保生態人士大聲疾呼「愛牠就不要養牠」,根據過往的經驗,還是無法阻擋向錢看的市場法則,況且狐獴在國外並非保育類動物,生育率高,又有網路媒體討論,話題性十足,因而成為寵物業者合意的目標。
「狐獴喜歡挖沙,扒洞居住,台灣家庭沒有這樣的空間,如果養在家,視同被侷限在一個密閉環境,失去觀看四方的天性,會焦慮驚慌而亂撞,甚至發出鳴叫聲。」「狐獴媽媽」溫芳玲聲嘶力竭發出呼籲,她為狐獴成立粉絲團幫狐獴發聲:牠們是獴科,不是鼠類,愛牠就不要養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