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故人心 動保甘苦談
/ 黃慶榮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
當我的沙巴亞庇老友KS告訴當地動保界人士,我將前往並期盼能與他們交換保護流浪動物經驗時,很幸運地,當晚出席了九位菁英為我們接風。
席間,從他(她)們的互動中,我嗅出因為各自的主張有所差異,出席者隱約分成三派。這種狀況對我來說,早已是司空見慣,因此見怪不怪。在台灣甚至全球的動保組織何嘗不是如此?團體與團體之間,對於某些議題可能會彼此合作,但卻堅持己見,長期處於相互較勁中。
動物福祉(animal welfare)涉及的層面極為廣泛,包括了:宗教、文化、教育、經濟、科技、風俗習慣、地理環境…等。因此,各地方的政府與人民對於動物福祉的認知不一而是且大異其趣。

在沙巴,從事動物保護工作的非營利組織和在台灣的一樣,財務來源與人力資源是最頭痛的問題。不僅募款不易,連聘請專職員工都少有人應徵。這種日子在10多年前,我沒有一項未曾遇過,因此,當他們在大吐苦水的時候,我是心有戚戚焉,深深體會他們處境的困難!協會比他們有利的地方是「我是獸醫師,沒錢請其他獸醫師看病,我可以自己來。因為自己是獸醫師,購買醫療藥物也容易而且便宜」。
古達(kudat)的劉老師像極了我們台灣的愛心媽媽,滿腔熱血,且對政府的作為不遺餘力的抨擊。自己對犬種、獸醫學、藥物、營養等的知識所知不多,卻因為當地沒有動物醫院且上動物醫院求診的醫療費用昂貴,因此,自己買藥施打在於收容的狗兒身上,為狗兒治療皮膚病。之後,我看到SPCA Sandakan(山打根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KK(亞庇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亦復如此。台灣眾多的動保團體以及大多數愛心人士設立的動物收容所,不也是如此嗎?最重要的理由是節省醫療費用,更何況在沙巴,獸醫資源缺乏,民間職業獸醫師業務繁忙,不僅不願也無暇投入關心流浪動物的工作。

個人長期主張:「動物保護工作,若無獸醫師涉入,很難成功」。沙巴就是陷入這種困境。所以,只得自己下海了!另外一個困境是:沙巴州政府對於動物用藥品的管制極為嚴格,必須要有獸醫師執照者才能購買。所以,動保團體購買藥物得透過獸醫師,讓獸醫師再賺一手,因而藥物的價錢很高,也增加了他們的醫療費用。
在沙巴,我看到的這幾個動物收容所,防疫知識與設施普遍的都遠遠不夠。例如:古達劉老師收容的犬隻雖然不多,但卻都感染了犬疥癬蟲症(Canine Scabies)。在犬群中,只要有一隻狗兒感染了犬疥癬蟲症,同群犬隻將無一倖免。
SPCA Sandakan專事急難救助,然而,他們收容所的設施少了「隔離觀察區」,因而「傳染病」的侵襲將會是最大的災難。一旦犬貓傳染病(犬瘟熱、犬細小病毒性腸炎、貓瘟等)入侵,不僅將會使他們的長期辛苦毀於一旦,也會造成龐大的醫療費用負擔。而SPCAKK的犬舍用棧板做圍牆,雖然看起來很溫暖,但卻極不利於清潔與防疫工作。況且,原本的場地設計在動線與排水上,並不是為了收容犬隻,非常不利於收容所的管理,所以要花費更多的人力與時間。

沙巴地廣人少,所以除了亞庇市區外,其餘的地方建築最高是兩層的透天厝,狗兒就讓牠們在村鎮內四處遛躂,根本無法分辨是家犬還是流浪狗。但是,牠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有絕育」,且不少都罹患「皮膚病」。
根據我的觀察,皮膚病的主因來自犬疥癬蟲(Canine Scabies)的感染,但是,我覺得環境與營養不均衡造成的皮膚問題也不容忽視,因為,多數犬隻的主要食物是人類吃剩的飯菜,以及長期處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

雖然馬來西亞曾經受到英國殖民,但是到目前為止,沙巴州政府與人民的動物福祉觀念遠落後英國。可能因為政府不重視動物福祉,所以不認為流浪動物會造成社會問題。然而,這何嘗不是動物保護組織的一個良機!讓動物保護組織能更振振有詞的告訴政府主管機關:「我們是在幫助政府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提升政府的動物保護形象」。
TNR雖然不是對動物福祉最好的做法,但以目前這些動保團體的財力、物力與人力資源以及政府的作為來說,卻不失為是一個階段性的不得已手段。但還是建議他們,最終目標希望能在流浪動物尚未氾濫之前,大力宣導、鼓勵與補助所有飼主,能幫牠們所飼養的狗、貓做絕育手術,才是一勞永逸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