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SPCA 種族融合同心救浪浪
雖然台灣的動保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但成果已令周遭許多國家地區的動保人稱羨,香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就稱台灣的動保是在「肥沃的土壤」中茁壯成長。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黃慶榮近日訪問「會槍殺流浪狗」的馬來西亞,發現當地仍有許多懷抱愛心與理想的人,力圖為馬來西亞的流浪狗尋找生機!
特派記者 李娉婷/馬來西亞報導
馬來西亞沙巴州從地圖上看來像極了狗頭,但對狗兒而言,這裡卻不是個友善的地方,在首都亞庇市,動保資源雖較其他城市多一些,動保工作仍不是易事。亞庇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 Kota Kinabalu, 簡稱SPCA KK)是亞庇市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動保團體,救援、收容、TNR、教育宣導一手包辦,工作人員也不僅限於華人,而是與馬來西亞的人口組成一般,各民族皆有!
SPCA KK雖是沙巴州最老的動保團體,但今年也不過將邁入第10個年頭,SPCA KK副主席Jenny表示,東馬的動保意識開始的較晚,SPCA KK雖然已開始漸漸壯大,但整體大環境仍不好,因此要負擔的工作量非常多,曾有他國動保團體這樣告訴他們:「在國外,沒有人像你們這樣從A做到Z」。
不同於沙巴州其他城市的動保團體,SPCA KK已經和政府取得了聯繫,能對等談話、討論流浪狗管理方式,在多年以前,亞庇市政廳同樣也會槍殺流浪狗,捕狗工人們甚至會偷偷將流浪狗賣到狗肉店、抓去餵養殖的鱷魚,但流浪狗的數量並沒有因而減少,因此愛狗的人罵、不愛狗的人也罵。
最後,亞庇市政廳同意改變作法,聽取SPCA KK建議,自2013年開始嘗試以TNR作為管理流浪狗的方式,而實行後不久民眾投訴也確實減少了15%,因此亞庇市政廳相當肯定TNR行動,目前已將過去棄置不用的動物管理中心改為TNR管理站,委託過去與SPCA KK合作的英國動保團體持續進行流浪狗TNR。
SPCA KK也有設立收容所,收容救援而來的動物,但去年年底,收容所被大雨引發的水災淹沒,150隻收容貓狗被迫搬家,由於事發突然,SPCA KK只能盡快找一塊地租下、搭建臨時建築,無法給收容貓狗一個完善的空間。直到現在,SPCA KK仍未找到適當的地點再重建收容所,沒有經過設計的臨時收容所清掃不易,加上人手不足,只有偶爾有志工到來時,才能減輕些許負擔。
複雜的人口組成是造成馬來西亞動保工作的困難之一,但SPCA KK的成員中同樣有馬來人、華人、當地土著卡達山族、也有印度人,Jenny說,不是每個穆斯林都抗拒狗,對動物的憐憫之心讓他們也投入流浪狗救援工作,而卡達山族人則是自許久以前就對狗有強烈的情感,或許是因為居住在山區,守衛家園的狗兒對他們而言相當重要,搬家都一定會帶上狗──「其實,不論什麼族,我們的共通點就是尊重生命」Jenny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