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箱垃圾魚 稱霸河川成禍害
記者 蕭士塔/台南報導
喜歡觀賞魚、家有水族箱的人,對垃圾魚都不陌生;但可別以為垃圾魚只會在箱底,或吸附在玻璃缸壁吃穢物以淨化水質,牠也能仰浮用吸盤口器將漂浮在水面上的飼料吃光,不想再屈身當清道夫了。
由南美洲引進的垃圾魚又稱為琵琶鼠,是一種在底層覓食的底棲魚,以藻類和底層有機物為主食,水族業者引進賣給顧客放養於水族箱,讓牠們吃箱底穢物淨化水質。
琵琶鼠像鯰魚一樣的特化吸盤口器,在玻璃缸壁吸食有機物,可以避免玻璃長綠藻影響美觀,而口器吸吮的樣子很有趣,也讓很多人誤以為琵琶鼠只吃水箱內的廢棄飼料及魚糞便。
當水族飼料成分愈來愈精緻時,讓琵琶鼠不甘於清道夫角色,開始與其他魚爭食,仰浮將浮游粒狀飼料逐一吸入口中,一改原始底層覓食的習性。因為琵琶鼠滿身硬殼刺棘,其他魚不敢與之爭食,飼主看情況不對,撈起琵琶鼠丟到河川、開放水域、農田排水等,不敢指望牠們當清道夫了,改養體型迷你的老鼠魚,這一丟卻造成台灣嚴重生態浩劫。
養在水族箱的琵琶鼠大都身長不超過20公分,但牠們在野外可以長到60公分,會攻擊其他魚類,獵食魚卵,以及啃食本土性的水中植物,台灣主要河川、埤池、農田灌溉渠道都是牠們橫行的天地。
琵琶鼠可以像一般魚類用鰓呼吸,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胃也可以幫助呼吸,因此在低氧的環境下仍然可以存活,成為令人頭痛的生態殺手。而很多釣友在野塘釣魚時,把上鈎的琵琶鼠亂丟在岸上陸地,任其死亡發臭,又衍生環保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