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帝王蝶 美政府投入9600萬元
記者 呂幼綸/綜合報導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和保育團體在本月9日宣布並展開一項復育計畫,希望拯救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的棲息地,這項復育計畫將投入320萬美元(約合台幣9600萬元)。
據中央廣播電台報導,擁有橘色和黑色花紋的帝王蝶,最近幾年數量急劇減少。幾個世代以來,帝王蝶每年都會從美國、加拿大不遠千里地飛到墨西哥過冬,因而成為北美洲最知名的蝴蝶;台灣也有民眾會趁前往美加旅遊時,安排行程前往一睹牠們美麗的風采。
然而,在都市擴張的情況下,帝王蝶的棲息地不斷流失,加上墨西哥濫砍、濫伐和大量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破壞了帝王蝶的越冬家園和幼蟲生長環境,致使帝王蝶的數量大幅下降。根據生物多樣化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表示,1990年代末期,帝王蝶數量還約有10億隻,但近幾年已經銳減90%。
9日展開的帝王蝶保育計畫,由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野生動物協會(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國家魚類和野生動物基金會(National Fish and Wildlife Foundation)合力執行,將致力回復帝王蝶的棲息地,包括種植馬利筋和蜜源植物,這些都是帝王蝶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植物,近幾年美國許多地方移除了這些植物。
其實早在2008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就曾達成保護美洲帝王蝶的協議,並組成「美加墨三國帝王蝶保護網」,希望推動對帝王蝶保護區、遷徙途經區域、越冬棲息地的跨國保護工作,看來成效不彰。因而生物多樣化中心和其他保育團體去年要求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依據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將帝王蝶列為受威脅的物種,以增進保護的力度。
又叫帝王斑蝶(學名Danaus plexippus)的帝王蝶,並不是世上最大的蝴蝶,但牠們有橫渡大西洋的遠距離遷徙能力,曾經遍佈於北美洲、南美洲及西南太平洋,連台灣都可見到牠們的身影。不過台灣的族群在1930年代後逐漸減少,1960年代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