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馬驗性別 動物園10人上陣

記者 何宜/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11月16日在滂沱大雨中誕生的小河馬,沿用媽媽的名字,並在最後加上了屬於自己的字,命名為「娜竹忠雨」。當時母性堅強的河馬媽媽很保護寶寶,保育員無法接近、難以判斷性別,不過趁著清洗池子的機會,獸醫師終於幫小河馬驗明正身,確定是個小男孩

去年11月在大雨中誕生的娜竹忠雨,驗明正身為小男孩! 動物園/提供

周一是雨林區清洗河馬池的日子,媽媽「娜竹忠」上岸時小河馬沒有緊跟在側,正是幫河馬寶寶健康檢查的好機會。保育員眼見機不可失,立刻隔離媽媽並聯絡獸醫師,池水放掉後娜竹忠雨發現媽媽不見了,想要穿過保育員去找媽媽。雖然小河馬不到2個月大,但可是出動了10個人力才順利保定娜竹忠雨,大夥合力將牠搬上磅秤後,量得體重69公斤

河馬寶寶第一次量體重,緊張得哇哇叫,但69公斤的體重,已經像個小坦克一樣有威力,也讓保育員及獸醫師不得不打心裡敬畏「大型草食動物」。除此之外,河馬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動物,從外觀很難分辨雌雄,健康檢查的首要任務就是確認娜竹忠雨的性別,避免像媽媽「娜竹忠」一樣,曾被誤當成男兒身。

動物園出動10個人,才順利將小河馬保定,並測量體重。 動物園/提供

目前台北動物園的河馬繁殖良好,16隻(5♂11♀)河馬當中,有14隻是在動物園出生,目前也正在進行節育計畫,避免繁殖過多。河馬是陸地上第三大草食哺乳動物,皮膚沒有汗腺,如果在岸上太久,河馬會從毛孔分泌黏稠的紅色物質,因為看起來很像流血所以叫「血汗」,血汗可以讓皮膚在太陽下保持濕潤,也可以預防傷口在水中受到感染。

而河馬有個特殊的習性,就是走到哪「便」到哪,還會用尾巴將糞便打散留下氣味,好建立自己的領域範圍。動物園這麼多的河馬,所以河馬池很少有清澈的時候,動物園每週固定在週一和週五清洗河馬池,下次看到河馬池沒有水,別以為動物園為了省水,不讓河馬泡水,其實那天是保育員幫河馬「刷浴缸」的日子!

河馬很愛大便,所以池子需要很常清洗。 動物園/提供

非洲動物區的河馬展示空間原始設計,遊客必需俯視參觀,無法欣賞到河馬在水中優美的姿勢,目前正進行的「河馬展示場更新工程」,除了展場硬體工程外,特別強化互動解說服務設施,營造體驗式的參觀環境和品質,完工後大家就可以以更清楚地觀察河馬的一舉一動囉!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