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歹活?跛馬活得痛苦

記者 李娉婷、何宜/報導

新竹縣一隻15歲的馬「茱麗葉」日前被同伴踢傷,造成右前肢骨折,經過獸醫師查看狀況後建議安樂死,但在文史工作者古少騏的奔走下,茱麗葉目前已經找到位於新竹縣新埔鎮的新家,由創辦「水牛學校」的藝術家李春信收養。茱麗葉找到新家固然令人欣慰,不過愛動物的人可能會質疑:為什麼只是腳骨折了,獸醫師就建議將馬安樂死?

對馬來說,骨折並不是只有無法再奔跑這麼簡單。 取自古少騏臉書

許多人會認為,獸醫師建議將茱麗葉安樂死,是出於「經濟上的考量」,馬的一隻腳受傷了,將來不能再跑、不能供人騎乘,失去牠原有的經濟價值,其實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半,對於一匹重達好幾百公斤的大型動物來說,牽一腿而動全身。

專長為大動物醫療的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季昭華舉例,當初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林旺爺爺就是死於關節炎,大家可能會想:「得關節炎怎麼會死?」那時林旺不時用三隻腳輪流站立,很想倒下來休息、但又怕自己站不起來,等到最後真的倒地不起時,就會生褥瘡、肌肉壞死,慢慢死亡。

褥瘡的問題在馬身上又更容易發生,台灣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馬醫表示,馬的皮膚相當薄,躺著超過6小時就會生褥瘡,所以馬是站著睡覺的,躺下來休息的時間也不會太久。這位獸醫師曾經治療過同樣是前肢重傷的馬,主人堅持要替馬兒進行治療,沒想到一周後傷口就開始潰爛、生褥瘡,並且越來越消瘦,主人最後不得不流著淚將牠安樂死。

馬匹腳受傷無法長時間站立,但躺臥時間也不能太長。 取自Habitat for Horses

馬醫說明,馬如果只能用三隻腳站立,傷腳原先承受的100多公斤分散到其他三肢上,壓力之大完全不能與人類、貓、狗等比擬,這三肢是否能承受馬的體重?許多嘗試治療的馬匹最後都出現併發症,從進食狀況與情緒開始受影響,進而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病變。

對大動物來說,腿部受到不可挽回的嚴重傷害,就意味著牠們將有非常大的可能會走向重病、死亡,並且伴隨著精神上的痛苦。對於重症動物,相信有不少人會認同安樂死對牠們而言是一種解脫,至於誰有權利來評估生命的價值?安樂死真的有這麼罪惡嗎?這樣的道德爭論向來無解,不過至少我們該知道,對大動物而言,此時提議的安樂死,可能真出自維護動物福利的用心。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