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白琵鷺 現身關渡自然公園

記者 何宜/報導

台灣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時,是黑面琵鷺遷徙渡冬的季節。大家知道其實除了台灣常見的黑面琵鷺外,還有同屬琵鷺亞科的「白琵鷺」嗎?雖然在國際IUCN等級上,黑面琵鷺屬於瀕危物種、數量稀少,而白琵鷺為無危物種,不過因為台灣不在白琵鷺遷徙的路線上,所以反而較難看見

正在關渡自然公園覓食的白琵鷺。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王聖元/攝)

不過根據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在上週21日下午園內保育核心區發現6隻白琵鷺與1隻黑面琵鷺,打破歷年出現在關渡自然公園的白琵鷺數量最多的記錄。在隔天進行調查研究時,也觀察到這群黑白琵鷺還在公園核心區內活動,想要欣賞難得白琵鷺身影的「鳥迷」們,可得把握這幾天的難得機會。

6隻白琵鷺與1隻黑面琵鷺飛抵關渡自然公園。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蔣沛志/攝)

關渡自然公園提到,白琵鷺主要繁殖於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被繁殖地之一的荷蘭選為國鳥,度冬時會飛至中國華東、西南亞、南歐與北非等地,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其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鳥種」,雖然每年都有零星數量,但能夠在關渡自然公園一次觀察到6隻,相當地難得。

今年4月曾停留關渡自然公園的黑面琵鷺群及一隻白琵鷺(右二)。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林章信/攝)

而這邊也要教大家如何分辨黑、白琵鷺,雖然兩者長相非常相似,不仔細觀察常會搞混。不過白琵鷺體型較大,嘴端黃色,臉上的黑臉罩只到眼睛前端,不像黑面琵鷺延伸至額與眼周,只要把握以上幾點,相信就能很容易區分是白琵鷺或是黑面琵鷺!

不過最近也常發生民眾闖入保育核心區拍照的情況,造成鴨群受到驚嚇而群飛,台北市動保處提醒遊客,切勿擅闖保育核心區,以免干擾野生動物棲息。如果想要賞鳥,可利用公園內自然中心2樓上的高倍數望遠鏡、或是戶外的賞鳥小屋觀鳥,既可輕鬆賞鳥又不干擾鳥類,希望大家一齊維護珍貴的濕地生態環境。

關渡自然公園園區內地圖。 取自關渡自然公園官網

除了黑面琵鷺、白琵鷺外,你還可以看到:

關渡自然公園近日鳥況佳,除了黑白琵鷺,還有花澤鵟、游隼、黑翅鳶等猛禽常在濕地上演精采的獵食或追逐戲碼,也曾有稀有的短耳鴞短暫停留。核心區的水池更可觀察到數量龐大的小水鴨、花嘴鴨等雁鴨科鳥類。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