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寵物業怎規範?自律第一

特派記者 何宜/東京報導

台灣流浪狗問題嚴重,已經是國際皆知的事,多年來政府與民間動保團體都努力想減少流浪狗的數量,但是成效有限。於是許多人認為政府應該從問題的上游管起,也就是特定寵物業。事實上,台灣《動物保護法》規定每2年應舉辦一次特定寵物業評鑑,也可不定期查核。雖然效力有待台灣民眾評斷,不過或許可以參考日本是如何規範?

日本寵物業和台灣有何不同?讓我們從法律規範、實務等不同層面,一探究竟!何宜/攝

法律層面

與台灣相似,日本的《動物愛護管理法》也是因為狂犬病而訂定,早期東京都動物愛護相談中心(類似動保處)主要業務也是防範狂犬病,直到近年來才逐漸轉型為愛護動物的相關教育。在日本中央政府訂立的《動物愛護管理法》當中,就包含特定寵物業日文:動物取扱業的規範

日本法令中規定的第一類寵物業者,包含相當多種類,一律要向政府登記,並遵守相關法規。何宜/攝

身為地方單位的「東京動物愛護中心會執行中央規範,進行寵物業的監督及舉辦業者的「強制」進修研習。動物愛護中心負責監督寵物業的「監視係」人員都必須是獸醫,稱為「動物監視員」,目前東京動物愛護中心三個所內共有21名監視係的動物監視員,比例佔所有職員的3分之1。

除此之外,《動物愛護管理法》規定寵物業者分成兩類,第一類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寵物經營業,包含銷售、寄養、美容、租借、訓練、寵物拍賣、犬養老院、動物園、水族館、馬戲團、馬術學校等等。規範動物為哺乳類、鳥類及爬行類,特別的是魚和兩棲類都不包含在內!

以上第一類動物業者必須每5年向政府申請一次許可證,且須繳納15000円的費用,和強制參加寵物業者的研習課程。2012年統計東京共有3911家第一類寵物業者,包含細項類別總共有5452種,其中以寄養為最多(50%)、銷售次之(33%)

實際層面

寵物家族幾乎都附設在日本知名的KUROGANEYA大賣場當中,營業時間依照每個賣場而有不同。何宜/攝

說了那麼多日本法律層面的規範,大家一定很好奇日本寵物業者與台灣究竟有何不同吧?記者這次來到東京的「寵物家族Japan Pet Communications」,旗下企業以動物醫院為主合併有寵物販賣(包含觀賞魚)、美容、用品(及飼料製造)、寄養等全方位寵物事業

仔細看!沒有小狗的橱窗,其實是狗狗在後面的籠子睡覺、或是在用餐!每天展示結束後,員工會把犬貓帶到展示櫃後方的籠舍休息,而不是一直住在展示間裡。何宜/攝

幾乎包辦了寵物食衣住行的寵物家族目前共有8間分店,位於東京都及山梨縣的稻埕押立分店包含動物醫院及寵物販賣、用品販售、寄養及美容,營業本部長堀江祐一表示,寵物販賣依照政府規定一天展示不得超過8小時,新修正法規也逐步調整為晚上8點過後因為幼犬需要睡眠所以也禁止展示

堀江祐一表示說明,店裡的犬貓來源是「寵物拍賣會」,不同於向日本畜犬協會(Japan Kennel Club)購買單一品種,拍賣會是集合各種不同品種的狗同時交易,而拍賣會是由法人團體組織而成,嚴格規範只有會員能參與買賣

這隻母的吉娃娃已經注射過2次疫苗、繁殖者為茨城縣業者,購買需付的金額還包含5000円的費用,會等到賣出時施打。何宜/攝

在寵物家族裡,連鳥都有生產履歷,販賣鳥類同樣需受到寵物業者法規規範。何宜/攝

另外,店內的犬貓販賣櫥窗上有詳盡的寵物生產履歷,包含出生日期、疫苗注射日期及費用、注射晶片費用都包含在最後付費的總金額當中。而寵物家族也有制定自己的販賣契約書,給予店家及消費者保障。

記者後記

實際上與東京動物愛護中心、大型寵物業者「寵物家族」會談過後,發現日本對於寵物業者的法令較為柔軟,只規定進行第一種寵物業者需要向地方政府「登記」,而不會像台灣一樣強調如果沒遵守就會有哪些罰則。或許是因為民族性的不同,日本人相當自律守法,政府有什麼規範通常都會照著做,而東京都動物愛護中心業務係長佐竹浩之也說明,業者如果違反相關規定,地方政府會先勸導,再來就勒令停業,最後才是繳交罰金。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