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揭百年秘辛 瑪小姐人氣第一

記者 何宜/報導

你知不知道,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第一隻大象不是林旺、也不是馬蘭,而是另有其「象」?你知不知道第一隻爆紅的動物不是馬來貘、也不是大貓熊?動物園第一次辦命名活動竟然收到全省各地寄來的信,而不像現在是上網票選?許多動物園精彩的百年秘辛史料,今天大放送!

25日一整天都是歡慶動物園百年的活動,圓仔也手刀奔來參加啦! 台北動物園/提供

因為今年適逢台北動物園建園百年,委託專家協助蒐集園史資料的同時,也陸續開啟塵封多年的動物園精彩故事。將發行的《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一書當中,簡單地記錄動物園的發展:從圓山到木柵,經歷了日本的統治、戰後初期的困頓、1970年代的轉折,到如今的現代化動物園

而最讓大家好奇的就是在這百年歷史中,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其實動物園的第一隻亞洲象叫做「瑪小姐」,1926年搭船自基隆港登陸,當時的動物園主任還親自到港口領取。瑪小姐自台北車站走下貨車,原飼養員一路用食物誘引,經過台北市政府(現今行政院)走到圓山動物園,由於是亞洲象首度現身臺灣,連市長都和民眾一起在沿途迎接!

為了瑪小姐打造的鋼筋水泥象舍,後來一直沿用到林旺、馬蘭時期! 台北動物園/提供

瑪小姐在當時簡直有如圓仔一樣魅力無法擋,1933年動物園年度總預算僅3萬5千日圓,就以高額比例投入1萬日圓打造鋼筋水泥象舍,且一直延用到戰後,也就是後來林旺及馬蘭在圓山的舊居。除了瑪小姐外,史料中還提到1922年遊客人數從6萬增加到8萬,隔年再增至10萬,成長幅度驚人的背後竟然是為了看「蟒蛇」!

吞食紅毛猩猩的蟒蛇引起遊客搶著到動物園觀看,也讓該年遊客量暴增! 台北動物園/提供

這隻蟒蛇據說在當時從排水溝溜到隔壁欄舍,還將隔鄰紅毛猩猩吞食,所以瞬間爆紅成為遊客爭看的對象!到了1958年時,動物園添購一批動物,首次對外舉辦大型命名活動,收到來自全省500餘封命名信件,有民眾在信封上只寫「長頸鹿小姐收」,郵差也知道要投送到動物園,結果那次活動讓新的母長頸鹿命名「苑春」,取鹿苑長春之意。

25日除了百周年活動外,動物園同時辦理東南亞動物園協會(SEAZA)年會及族群管理研討會,上百位與會的國內外動物園工作者,可了解臺北動物園保育工作成果,也將親身參與並感受百周年園慶的歡樂氣氛。

新落成的教育中心百年園史展示及《臺北市立動物園百年史》的出版,都讓動物園同仁能跟隨前人努力的腳步,基於既有的專業與交流管道,以國際頂尖動物園為師,思考如何讓台北動物園能迎接更具保育貢獻度的下一個百年

10/25(六) 動物園系列園慶活動

時間

活動

9:00-12:00

大象保育遊園會

16:00-20:00

保育方舟 希望啟航園遊會

17:00-21:00

萬聖節動物扮裝走秀

當天比照暑期夜間開放模式,園區開放時間延長到晚間9

下午4點起星光票一律30,歡迎一起揪團來參加動物園的百歲慶生派對!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