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候鳥季 小水鴨率先抵達
記者 李娉婷/報導
9月初開始台東、墾丁有大量赤腹鷹過境,讓南台灣的天空好不熱鬧,現在北台灣的鳥友們也有得忙了!第一批前往關渡自然公園度冬的「小水鴨」,已經在9月20日抵達,是今年小水鴨族群來台度冬的先鋒部隊,宣告關渡自然公園的候鳥季正式開始。

台北市動保處說明,小水鴨身長大約38公分,是體型最小、來台度冬數量最多的雁鴨科鳥類,每年秋冬之際,從西伯利亞的繁殖地千里迢迢地來到關渡自然公園過冬,通常會由零星的幾隻先鋒部隊先來探路,而後大量的小水鴨就會紛紛到來,成為關渡自然公園數量最多的度冬族群,再於隔年3月開始北返。
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剛抵達度冬地的小水鴨,無論雌雄都是一身灰撲撲的冬羽或飛行羽,難以分辨雌雄,但不久之後,雄鴨就會群聚換羽,換成一身亮麗的新衣裳,也是所謂的夏羽或繁殖羽,做好求偶的準備,而隨著氣候變冷,鳥況會越來越好,民眾來到關渡自然公園,可使用自然中心二樓的望遠鏡,找找看還有誰來了?

動保處近日完成關渡自然公園核心保育區的棲地復育工程,將被蘆葦草叢覆蓋的灘地及淤泥清除,動保處產業保育組組長翁億齡表示,適度的「干擾」能夠讓濕地、沼澤回春,類似農夫翻土的概念,微生物進到水池後底棲動物有東西吃、雁鴨就有食物來源,維持淺池塘的生態功能。
翁億齡表示,關渡濕地就像候鳥的國際機場,除了小水鴨外,各種雁鴨科鳥類、魚鷹、澤鵟等猛禽也會留下過冬,相當值得民眾在9-4月前往賞鳥。
同一個時節舉辦的「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活動,許多藝術家也如同候鳥般,遠行千萬里來到關渡自然公園,並且創作裝置藝術品,9月28日舉辦藝術季開幕嘉年華活動,熱鬧豐富的活動歡迎民眾一同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