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盲犬 是溫柔的伴侶犬

特約編譯  小陸/譯寫

那些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到的狗兒,是否有特定的行為特徵呢?我們不確定究竟多少狗兒有聽力或視力障礙,對聾盲犬的行為模式亦所知有限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為了瞭解兩者差異,分析 461 隻聾盲犬和正常犬的行為特徵,並將結果發表於《獸醫行為期刊》(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參與研究的 461 隻狗兒分為聾盲組與正常組。聾盲組有 183 隻狗兒,其中 98 隻是全聾或半聾,32 隻是全盲或半盲,53 隻既聾且盲;對照組的 278 隻狗兒則無上述障礙。該團隊除了請飼主填寫評估狗兒行為特徵的問卷——C-BARQ,亦詢問一些關於品種、訓練方式及狗兒殘疾的問題。

研究顯示聾盲犬可能比正常犬更加穩重溫馴。取自網路

結果顯示正常組比聾盲組更具侵略性,也較容易興奮。此外,正常組追逐兔子、滾大便的比例較高;聾盲組則較容易吠叫、舔身體、食糞或啃咬不當物品。

研究人員解釋:聾盲犬這種過度啃咬、食糞、吠叫和舔身體的行為,可能是因為牠們的感覺刺激(Sensory Input)與正常犬不同。事實上,這些行為似乎都是一種自我刺激。」換言之,他們認為聾盲犬是運用其他感官,彌補耳朵或眼睛的刺激不足。

上述論點給了聾盲犬飼主如何解決問題行為的線索——致力確保聾盲犬能夠獲得足夠的感覺刺激。研究團隊建議飼主進行環境豐富化,利用震動玩具、塞食玩具和啃咬玩具來滿足聾盲犬的本能和需求,並參加一些讓狗兒動腦的訓練課程;許多聾盲犬甚至還可以參加敏捷、飛球、服從和跳舞課程。

該調查發現聾盲犬受過正式訓練的比例比正常犬高,可能是飼主認為牠們更需要訓練,亦可能是這類飼主原本就比較重視訓練。而聾盲犬的侵略性和興奮度比正常犬低,亦可能與牠們的受訓比例較高有關。

總而言之,研究顯示聾盲犬和正常犬不完全相同,但有許多相似之處,且同樣能夠進行訓練。而透過適當的訓練課程、環境豐富化、動腦活動,聾盲犬絕對可以成為優秀、深受喜愛的伴侶犬

看訓練師如何利用觸摸提示教盲犬才藝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