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遭攻擊 不被重視的保育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台灣獼猴屬於第三級保育類動物,但許多人卻是想盡辦法想要驅趕牠們,甚至動手攻擊,上周末一位攝影師在高雄壽山拍到一組台灣獼猴受傷的照片,台灣獼猴雖然貴為保育類動物,卻總是得不到相對應有的保護與關心。
受到攻擊的獼猴口鼻冒出鮮血。 林美吟/提供(胡雲鵬/攝)

19日下午,攝影師胡雲鵬與友人在高雄壽山拍攝台灣獼猴照片,現場另有一名年輕男子,在胡雲鵬背對男子拍攝獼猴照片後不久,他就聽到背後傳來猴子發出哀嚎的聲音,轉身一看,只見那名男子手拿木棍,身旁有隻猴子在痛苦翻滾。

攻擊者宣稱自己因為看到雄猴威嚇雌猴跟小猴,想要「教訓」牠,因此朝獼猴的臉部揮打了一下,並不是故意要毆打獼猴,也不知道會讓獼猴受傷。

胡雲鵬後來去追受傷竄逃的獼猴,想要關切獼猴的傷勢,回到現場時攻擊者已經離開,而在獼猴逃跑的過程中,有些登山客有看到牠口鼻冒血,還說出「去跟人家搶東西才被打」的漠然話語。

胡雲鵬晚間隨即連繫長期關注壽山台灣獼猴的中山大學博士生林美吟,告知獼猴遭受攻擊,林美吟與父親「獼猴爸爸」林金福隔日上山尋找受傷的獼猴,卻尋覓不到,初步推估獼猴應該是鼻樑受傷或牙齒斷裂

攻擊者使用約10元硬幣粗的樹枝揮打獼猴臉部。 胡雲鵬/攝(左) 林美吟/攝(右)

林美吟表示,獼猴社群內有著自己的規則、位階與權責分屬,不能以人類的角度去看動物,況且若是直接朝獼猴臉部揮打、力道大到會口鼻出血,難以讓人相信這樣的攻擊是無心之舉。

獼猴遭受攻擊在當地已經不是第一次,林美吟說明,壽山上的台灣獼猴中有許多殘障個體,牠們並不是天生有缺陷,而是遭到捕獸夾、彈弓、開山刀等工具傷害,許多人想將牠們從保育類名單中剔除,卻不問人類是否先有過錯,才會造成獼猴有許多人們眼中的「行為問題」。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生態保育畜牧科表示,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無故攻擊獼猴已經是騷擾虐待,屬於違法行為。林美吟已於22日下午前往警局報案,待警方蒐證後進一步調查。

獼猴受傷影片

猴行為問題?

野生動物通常見人就躲,台灣獼猴過去當然也不例外,但因為山區開發,獼猴與人類生活圈太過接近,每天都有大量人類進入山區,造成獼猴失去對人的戒心,不但不會躲避,還會主動靠近、甚至搶食,這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

而人對獼猴的攻擊行為,獼猴也會學習,因此時常有人向獼猴丟石後,被猴群攻擊的消息,像此案一樣民眾私底下「教訓」、「處理」獼猴的案例相當多,這些行為都會讓獼猴學習,猴害在許多地方確實存在,但我們也該細問各地區猴害產生的原因,而解決的方法,不該是趕盡殺絕。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