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行政評鑑 台南、宜蘭拿特優
記者 江幸芸/報導
籌備2年,由關懷生命協會舉辦的「2014動物保護行政評鑑」結果今天出爐,台南市、宜蘭縣拿到特優,基隆市、澎湖縣、金門縣吊車尾。這次評鑑方式全由地方政府提供資料,由評鑑委員書面審查,收容所實際狀況也許和評鑑結果有出入,但關懷生命協會期盼這些政府資料一經公開後,或能號召關心動保的民眾共同監督。

「關懷生命協會‧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簡稱動督會)舉辦「2014動物保護行政評鑑」,依收容動物福祉、課責機制、組織再造、公民參與、公開透明5大指標評分,地方政府願意提供資料,就拿得到分數。
直轄市和一般縣市分開評比。直轄市特優為台南市,優等由台中市拿下,關懷生命協會表示,台南市和台中市突出的原因是訂有動保自治條例,而「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9月初才三讀通過,來不及列入今年評比。
一般縣市中,宜蘭縣每年考核24次、公開內容詳盡,有收容所管理考核標準,所內設有200坪的戶外運動空間,獲得特優;南投縣和每天遛狗3至5次的彰化縣為優等,屏東縣、台東縣、桃園縣、連江縣及格。
基隆市、澎湖縣、金門縣被評為「待努力」,3縣市皆未辦理動保教育、資料提供不全,且金門縣的收容面積最小,平均1隻狗狗僅0.21坪;而新竹縣繳交資料過遲,不列入排名。

從評鑑報告中,可發現各縣市政府標準不一,以飲用水水源為例,有自來水、地下水、山泉水,關懷生命協會表示,自來水目前已訂有「大腸桿菌數、濁度、臭度」指標,期望各地收容所能訂定統一的飲水標準。
評鑑報告也揭露收容所坪數過小、各縣市人道宰殺費用不同等問題,但首次動保行政評鑑採書面資料審查,並未實地到收容所探訪,也引發爭論。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第一步先讓政府願意拿出資料,做到「資訊公開」,各地熟知實際情況的動保團體與動保人士,可再就這份資料檢核和監督。
參與審查會議的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吳宗憲表示,民間團體和政府常處於對立面,希望透過這次評鑑,讓雙方能「以證據為基礎」討論問題,也許將來有望攜手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