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分離焦慮 行為訓練能矯治

記者 江幸芸/報導

現代人養寵物,多半是想要有個陪伴,但飼主和狗狗關係太過黏膩,又因為上班而長時間不在家,可能會讓狗狗罹患分離焦慮症,而且比例還不少,萬一家中的毛小孩罹患分離焦慮症,該怎麼辦呢?別擔心,台大動物醫院行為醫學門診主治醫師王儷蒨說,分離焦慮症可以透過環境營造、行為訓練和藥物治療來矯治

狗狗搞破壞,可能是因為分離焦慮,不過這可以透過行為訓練治療。 取自Dr. Sophia Yin

首先,狗狗就醫時會先做基本檢查,排除因病痛造成的行為偏差,而屬於分離焦慮症而行為偏差的狗狗,必須訓練牠獨立,讓牠在主人離家時也有自己的樂趣。王儷蒨說,狗狗肚子餓時是最好的訓練時機,主人可以先讓狗狗空腹運動,耗盡牠的體力後再給牠玩具、食物,然後偷偷地溜走,讓牠學習獨處

主人也能要求狗狗留在原地,然後離開,並在狗狗焦慮前回來,但回來時也要冷淡,看見狗狗乖乖待著,就給零食獎勵;慢慢地,主人訓練離開的時間可以逐漸拉長。到了真的要出門時,記得給狗狗牠喜歡的玩具,分散注意力,回家時一定要把玩具收起來,營造「在家時保持距離、離家時很溫馨」的感覺。

出門時記得給狗狗玩具,讓牠獨處時也有樂趣。 取自opensky

在環境營造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讓家裡維持主人在家的感覺」,像是開電視、開燈、播放有人不停講話的政論節目等,都能讓狗狗無法分辨主人到底在不在,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太大的失落感。

有些主人可能會想說,是不是能再養一隻狗來陪家中的毛孩呢?王儷蒨的答案是,可以,但不一定有效。如果考慮多養一隻,要挑選年紀、體型和個性差不多的狗狗,才比較容易相處得來,但風險是,萬一處不來,又多了打架等令人頭痛的問題;更何況一隻狗狗就是一個生命,必須慎重考慮。

除了行為訓練、環境營造,嚴重時還需要靠藥物三管齊下,不過王儷蒨提醒,藥物只是讓狗狗維持在情緒穩定、好訓練的狀態,並不能治根,飼主的行為訓練才是最主要的。治療分離焦慮症的狗狗,通常1個月能改善、3個月會較穩定,前提是飼主要遵守獸醫指示,並且有耐心、肯花時間。

達人小檔案

台大動物醫院行為醫學門診主治醫師 王儷蒨

 

學歷:台灣大學獸醫系博士
現職:台大動物醫院行為醫學門診主治醫師
          
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專長:行為醫學
研究領域:小動物臨床醫學、野生動物臨床醫                   學、分子遺傳學、分子診斷學

資料來源:台大動物醫院、台大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