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惹爭議 動物園盼與各界溝通

記者 何宜/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在上週替台灣之子「圓仔」舉辦慶生活動,除了吃蛋糕外,也安排圓仔做抓周儀式。自由時報在7月7日報導「動物園瘋了!動保團體轟市府放任炒作」一文中,顯示圓仔抓周引來動保團體的譴責。

動物園替圓仔辦抓周,遭動保團體批將動物過度擬人化。 台北動物園/提供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抓周」本身就是一項擬人化的活動,而將圓仔捧紅形成新聞效應,進而炒熱貓熊周邊各式產品,都無法達到動物保育之效。他認為,如果動物園人工圈養的目的是為了「保種」,將來能進行野放,那就應該像特生中心一樣,不對外開放減少人為干擾。

而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澄清,雖然是舉行抓周儀式,但不像是真的丟圓規、算盤等等人類用品給圓仔,而是把圓仔熟悉的東西,以類似豐富化訓練的方式來進行抓周活動。而且每個職業背後都是動物園的其他動物引伸出去的,希望透過圓仔吸引民眾關注,將圓仔支持其他物種保育的概念一同傳遞給更多人。

圓仔因為一連串的活動而引起動保團體抨擊。 台北動物園/提供

朱增宏也說,動物園的存在就是一種負面教育,究竟小孩在逛動物園當中獲得怎樣的知識?是越稀有的動物越該關起來、或是要認識動物就應該將牠們關著展示?動物園因為空間限制而剝奪動物表達天性的這部分,是違反動物福利的。

曹先紹進一步說明,「就地保育」和「移地復育」側重點本來就不同,雖然瞭解動保團體的理念,但動物園只是做該做的事,而這樣的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從動物園發佈在網路上的圓仔影片,也可以看到許多喜愛圓仔的民眾留言,表示自己因為圓仔,而注意到了動物園原來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

圓仔與動物園替他準備的一歲生日蛋糕。 台北動物園/提供

曹先紹說,在保育動物這方面,國際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從來不會將動物園及水族館排除在外,因為動物園及水族館也是保育動物的一個環節、也有其貢獻。最後,台北市立動物園也歡迎不管是關心動物保育的民眾,或是動物保護團體,有機會都可以一起瞭解彼此的想法。

 

記者感想:

從不同角度來看,動物園和動保團體都有自己的出發點,例如金門的歐亞水獺真的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得到良好的照顧,而另一方面的確有許多動物在園區內有所謂的刻板行為。其實不論圓仔該不該抓周、動物園該不該存在,最重要的應該是社會大眾到底有沒有正確的動物保育觀念。這時候,就需要各位捫心自問了。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