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野生動物 2魚入冊 兩爬暫緩

記者 何宜/報導

6月10日林務局預告修正的保育類動物名錄,在經過14天的民眾反應期後,於今(3)日確定新增6種物種,包含國內物種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移除12種,及更變保育等級5種。

經IUCN認定為「EX,滅絕」的族群,(左上)袋狼、(左下)帝啄木、(右上)加姆島鴨、(右下) 小兔形袋狸。 取自網路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原擬新增382種物種,包含國外兩棲爬蟲類:鱷目、蛇亞目、蜥蜴亞目及龜鱉目等,但因歐洲貿易協會對於爬蟲類產製品未來可能要許可而有疑慮,故暫緩將部分物種列入名錄,先公布確定新增之大頭龜、紋背小頭鱉、緬甸小頭鱉、帝王蠑螈、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

而在預告後的14天的民眾反應期間內,管立豪說很多民眾都相當贊同將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入保育類物種,而還會有些國內專家學者致電林務局糾正學名錯誤等等。

管立豪說,華盛頓公約(CITIES)每2年會開一次會,而林務局會參照國際最新修正之名錄,來修正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公告。之所以要將國外物種納入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為的是避免民眾將這些物種攜入或進口至國內。

但因CITIES公布名單內有太多物種,有些沒有經濟價值、不具玩賞價值的國外物種,林務局會篩選後去蕪存菁。林務局也提醒民眾,保育類野生動物未經許可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陳列、展示、持有、輸入、輸出或飼養、繁殖,以免受罰。

產於法國及義大利的科西嘉鳳蝶,因族群數量穩定成長故修正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取自網路

本次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新增及刪除物種,詳細名單可至林務局全球資訊網下載。

 

物種

新增及刪除原因

備註

新增

大頭龜、紋背小頭鱉、緬甸小頭鱉、帝王蠑螈、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

族群數量迅速消失,有極大存活威脅

自一般類野生動物修正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刪除

袋狼、圓尾兔袋鼠、沙漠大袋鼠、豬趾袋狸、小兔形袋狸、加姆島鴨及帝啄木

經IUCN認定為「EX,滅絕」族群

自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修正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皇鷴

分類整併

科西嘉鳳蝶

族群數量穩定且有上昇趨勢,並且無重大威脅

綠鬣蜥、大西洋鱘及澳洲肺魚

考量國際貿易現況與國內市場流通情形

自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修正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