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安樂死 嘉市官民共治寫佳績

記者許森茂/嘉義報導

國內動保團體往往視政府捕殺流浪動物如同惡魔,而執行單位則認為動保團體是專找碴的麻煩製造者,雙方長期處於劍拔弩張狀態。但嘉義市卻因採行「官民共治」模式,市收容所已經創下連續8個月零安樂死、認養率全台第一的佳績,創造官方、民間團體及貓狗三贏局面的功臣,是成立未久的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

熬過十二夜免於安樂死的流浪犬要去民間收容所了。  許森茂/攝嘉義市歷史超過10年的知名的動物保護團體,有社團法人嘉義市正德護生慈善會及保護動物協會,分別收容上千隻流浪狗,多來自嘉義縣市政府屆期無人認領認養面臨安樂死的狗隻。

正式成立才一年多的民間社團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鑑於嘉義市政府捕捉流浪狗的過程粗暴、收容所簡陋、管理鬆散、安樂死草率,於去年5月在台灣貓狗人協會理事長黃泰山的聲援下,前往市政府展開激烈的抗爭,並提出多項訴求,包括成立監督團體、改善收容所環境、增聘管理人員、不主動巡補、捕犬過程人道等。

結果市長黃敏惠二話不說,一口答應大部分要求,動物守護協會因而從此介入監督公立收容所的處理流浪動物流程,並由7位粉絲團專業管理員,將收容所資訊完全透明化,同時強力推介領養,屆期無人領養,則尋求各地民間收容所收養。

由於官民共治的成功,嘉義市收容所去年在各縣市公立收容所中,認領養率達78%,居首位。比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台東縣55%、桃園縣54%領先甚多。所內死亡及人道處理數量比例為26%,也比第二、三名的台東縣42%、桃園縣45%低很多。

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理事長吳育才,堅持不用驚悚畫面來刺激募款。  許森茂/攝

難得創下連續8個月零安樂死的成績,顯示民間動保社團充分發揮功能,從善如流的嘉義市政府也贏得好形象,成為友善動物城市。

動物守護協會理事長吳育才表示,他關心貓狗是從6年前一隻流浪貓闖進家裡開始的,在愛護生命,眾善奉行的理念下,開始走上救助流浪貓之路,一年前才擴及流浪狗,既然協會沒有保育場,就把市收容所當協會的責任來經營。

保護收容動物需要資源,血腥驚悚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有助於募款,但吳育才和協會卻不灑狗血,而是盡量表現動物可愛、真實的一面。他不諱言,募款因此比較不容易,但他對善知識的原則堅持不變,畢竟救傷、送養只是眼下之急,保護動物要從紥根做起,所以教育才是長久之道。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