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台灣黑熊的世界 保育大使帶路

記者 陳珊珊/報導

「遇到熊的時候,只要立即躺在地下裝死,就能保命」,是經常出現在電影劇情中的橋段,但這是正確的做法嗎?台灣黑熊專家說,裝死、爬上樹、快速跑開都是不正確的反應,而想在山中遇到台灣黑熊還真不容易。

玉山氣象站主任黃成健是第一批黑熊保育大使。 陳珊珊/攝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北區黑熊保育大使黃成健17日在講座中表示,去年正值玉山氣象站成立70週年,身為玉山氣象站主任的他,為了舉辦慶祝特展,找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沒想到一頭栽進台灣黑熊的世界,迷上這種胸前有著V型白毛的原生熊種,因此參與協會培訓課程,成為首批30位黑熊保育大使之一。

針對許多人抱持的錯誤認知,黃成健說明,台灣黑熊外表看起來雖然凶猛,「但其實牠們很怕人類,一旦發現有人類接近,往往會自動離開」,除非你主動去挑釁,否則台灣黑熊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另外,根據一份研究調查,在美國,100年才出現56件熊主動攻擊人類的案例,而在台灣則是從沒有發生過。

他指出,事實上,台灣黑熊目前僅存200至600隻,加上牠們的活動範圍相當廣,因此要遇到台灣黑熊機率很低,「更遑論會發生黑熊攻擊人的事件了」。

成熊的左前掌拓印。 陳珊珊/攝

不過黃成健提到,若在山區遇到台灣黑熊,緩慢地離開牠們的視線範圍,才是最正確的作法。對於一般人認為應該採取「躺在地上裝死」、「爬上樹躲避」或是「快速跑開」三招,他則說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他解釋,第一,台灣黑熊有吃腐肉的習性,「裝成死屍反而有危險」;第二,「台灣黑熊有爬樹能力,爬到樹上躲避也沒用」;第三,快速移動則會引起台灣黑熊注意,甚至對牠們來說是種威脅的行為,也會讓自己陷入可能的危險當中。

台灣黑熊屬於雜食性動物,青剛櫟果實是牠們的主食之一。 陳珊珊/攝

黃成健說,台灣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除了腐肉、小昆蟲之外,牠們的主食中有百分之80以上是植物性食物。在秋冬兩季,為了攝取足夠能量以抵禦低溫,台灣黑熊會食用大量富含油脂的堅果類,像屬於殼斗科的青剛櫟果實,就是牠們很重要的主食來源。

另外,對於想一睹野生台灣黑熊真實面目的民眾,黃成健建議,應盡量穿著接近大自然環境的色系,至於「紅色」因為是野生動物的警戒色,因此若你穿了一身紅衫上山,動物可是不會主動親近你的。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