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熱! 台灣高山哺乳動物分布上移
環境資訊中心 報導
全球暖化熱得受不了,對棲息在高山的野生動物,有什麼影響?學者花費近5年,監測雪山9個不同海拔高度的哺乳動物,對照70年前日本學者鹿野忠雄的研究結果,發現多數物種都往海拔更高處遷移,中大型哺乳動物分布,甚至上升了1,000公尺。
高山與兩極是陸域生態系中,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指出,哺乳類動物在生態系扮演著食物鏈高層或初級消費者,最易受到環境變遷而影響生存,因此也最適合做為生態指標物種。尤以當今面臨氣候暖化趨勢,高山地區哺乳動物垂直分布界線的移動特別值得關切。
氣候變遷對於台灣哺乳動物垂直分布,近百年來變化如何?2009年由雪霸國家公園委辦的「高山生物地理國際研討會暨紀念鹿野忠雄(Tadao Kano)發表雪山動物地理研究論文70週年」,以雪山山脈為範圍,重啟高山生態系研究調查,計畫於去(2013)年告一段落,6日於雪霸國家公園2013年成果發表會上,展現研究成果。
林良恭研究團隊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沿雪山步道設立9個不同海拔的樣區,記錄雪山地區的哺乳動物,分析各物種相對數量及不同海拔(海拔梯度)的分布變化,對照日人鹿野忠雄1940年的調查資料,瞭解環境與氣候變遷如何衝擊哺乳動物生息。
調查對象涵蓋中大型哺乳動、小型囓齒類及鼩型目動物、以及翼手目的蝙蝠等3大類,共計30種哺乳類動物。......(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