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安樂死的良方----家犬貓絕育
費昌勇 /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
流浪動物問題會引起社會關切之主因是殺生太多,因此如何降低殺生數目,是國人關注的主要目標。
美國在1970年全國狗貓安樂死總數是2400萬隻,但在2000年全美國狗貓安樂死的總數已經降至400萬隻左右,也就是說每年都可以減少撲殺將近2000萬隻狗貓。
不安樂死就人道嗎?
近10年來,在台灣收容所內狗貓之死亡數目,還是在持續上升。雖然有些報表顯示近年來安樂死數目減少,但卻是將這些在動物收容所內的死亡數目,移花接木的放在「自然死亡」之分類項目。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安樂死的數量減少了,其實在動物收容所內的犬貓死亡數目卻完全沒有減少,而是用「自然死亡」的取巧方法掩蓋掉。
然而,為了美化安樂死數目,讓動物在收容所內死遭受同居感染或其他原因致死,若其亡率高於3%以上,是相當嚴重地違反人道之惡質行徑,不僅應予禁止,且要給予嚴厲的譴責。美國教科書與學術期刊均指出:動物收容所之自然死比安樂死更殘忍。收容所內動物非人道的死法既然是由人類掌控,最後作孽者還是逃不掉良心之控訴。
認領養率的迷思
第二個諷刺的「數字迷思」是認領養率。美國舊金山市之公立動物收容所是不殺生的收容所,該市每百位市民之認領養率是0.24%;日本熊本市之公立動物收容所也是不殺生收容所,但該市每百位市民之認領養率卻僅為0.07%。反觀台中市、高雄市每百位市民之認領養率分別是0.11%與0.15%,也就是說台中市市民、高雄市市民之認領養率都不輸給舊金山市與熊本市。那為何台灣每年還會有那麼多的流浪動物死於公立收容所?
主要因素是因為美國舊金山與日本熊本市每年收容所之進狗數都很低,分別是1,931隻狗貓與544隻狗貓;然而,台中市與高雄市每年之進狗數則高達11,227隻與12,528隻。也就是說,如果流浪狗貓的數量太高,光靠提高認領養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故,國內動保人士一向倡導的「以領養代替購買」及「以絕育代替撲殺」只是見樹(個體)不見林(總體)的口號,而不是有效降低流浪狗貓數量的政策。
家犬貓絕育才是王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大量棄養的狗貓從何而來?美國洛杉磯市的官方數據顯示,在1970年該市之收容所有14萬隻狗貓進入,當年之家狗家貓絕育率是5%;在2009年,家狗家貓之絕育率升高至89%,當年進入收容所內之狗貓數則降至4萬隻,故知家狗家貓之絕育率是決定流浪狗貓數量的重要關鍵。為何關鍵不是在於絕育流浪狗貓?原因很簡單,因為家狗家貓總數之基本母數龐大,且營養充裕又按時打疫苗,若不絕育,其繁殖速度非常驚人!
人類對沒有打算要飼養的狗貓過度繁殖,在無法送養的時候,只有棄養一途。反觀馬路上流浪之狗貓,總數少、營養差、又不打疫苗,當然繁殖速度遠不及家狗家貓。美國的流浪狗生態專家Beck調查指出,流浪狗之生命平均僅有2.3年至2.6年(2002:36),筆者認為流浪狗在台灣之平均生命值應該更低,這可以請環保局統計每天全台灣垃圾裡藏有多少隻死狗死貓。而九把刀《十二夜》之影片也指出,進入收容所之狗主要是棄養的家狗。
嚴禁近親繁殖
除了家狗過度繁殖之外,劣質的繁殖場也是禍首。繁殖場良莠不齊,尤其是不少家庭副業式的繁殖場都是近親交配,這樣的後代雖然價格便宜,但可能都遺傳了先天性殘疾。劍橋大學教授Bateson與Sargan有專文論述近親繁殖之疾病,不幸的都是台灣狗貓常見之遺傳性疾病,如:膝關節易位、髖關節發育不全、氣管塌陷、皮膚過敏等數百種。
況且,在Fuh(2013)的調查中指出,台灣還有10%之家狗棄養,是因為狗生病而遭棄養;而近親繁殖的狗貓,先天上就體弱多病,在飼主沒錢或沒閒----沒想到養狗貓會這麼麻煩等的狀況下而棄養。故,建議政府主管機關應該獎勵優良的合法繁殖場,嚴格查緝非法繁殖場及禁止近親繁殖。不要讓劣幣驅除良幣,讓無辜的狗貓受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自1998年11月4日頒布實施【動物保護法】已逾15年之久。然而,我們社會卻仍陷入流浪狗問題的紛紛擾擾之中。數字會說話,厲行推動家狗家貓絕育,大力整頓繁殖場是絕對必要的,也是釜底抽薪之計。若能實現,相信只要1~2年後,台灣的每個縣市就都將成為零安樂死的日本熊本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