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寵物怎麼辦 張老師教你解決
記者 何宜/報導
在賣座電影和熱門狗種、貓種的帶動下,很多人會在未經慎重考量和周全準備之下,就當上了飼主,一旦發現狗狗貓貓有行為問題時,不曉得該如何改善,最後造成棄養。寵物友善協會為了終止這種狀況,特別開了「寵物張老師」課程。
寵物張老師設立目的就是希望寵物可以不再受到精神虐待,寵物友善協會執行長路易斯解釋,例如長期養在門口一直吠叫的狗狗,其實承受相當大的精神壓力;或是主人過度溺愛的狗狗,容易有分離焦慮;及家裡飼養不只一隻狗,而出現狗狗之間的紛爭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透過「行為訓練7+1原則」來改善。
什麼是「行為訓練7+1原則」呢?首先當寵物出現不良行為時,你必須要安定及忽略牠,安定和忽略的要點是「眼神不直視、雙手不接觸、嘴巴不出聲」,假如狗狗聽見門鈴聲會吠叫,而你也高聲制止牠時,牠會以為自己是首領,所以牠先叫,你也跟著叫。這樣子非但不能改善狗狗的行為偏差,反而是變相助長。
再來,當寵物不小心做出你希望牠做的舉動時,一定要「及時」鼓勵,不一定都要用食物,也可以是高音調的讚美、陪牠遊戲等等。因為我們和狗狗不是使用同一種語言,所以牠們只能藉由主人音調高低來判斷,路易斯提醒飼主,千萬不要高聲制止狗狗,因為會加強牠們的行為。
糾正行為,除了胡蘿蔔外,也要有鞭子吧?路易斯說,當狗狗做出不當行為時,可以採取「孤立、離開、背對、轉身」的糾正方式,而真的沒辦法時,再採取:雷神(突然的聲響)、土地公(天搖地動)、海龍王(水槍)等處罰方式,但前提是不能讓狗貓知道是主人做的。
路易斯也說,狗狗專注力跟人一樣有限,訓練時間以15分鐘為準,依狗狗能專注的時間長短為準。同時行為訓練強調一致性,只要是跟寵物一起生活的共同飼主,都應該把握7+1原則。
另外,最重要、最基本的大原則,就是飼主永遠都要用滿滿且持續不斷的愛和包容,對待毛小孩。讓牠沒有犯錯的機會,也就是創造寵物友善環境,不要用人類的思維邏輯去思考狗狗貓貓們,因為牠們本來就是最完美的靈魂。
最後,路易斯表示,協會目前分別開設有初、中、高級班的寵物張老師,通過高級班認證後將可以成為小張老師。希望將來能有1萬位小張老師,替全台灣貓狗服務,「沒有行為問題,就不會有棄養問題。如果每隻狗狗都乖地不得了,怎麼還會想把牠丟掉呢!」路易斯微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