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水獺照護 代理媽媽皆辛苦
記者何宜/報導陣
社會上常有父代母職的感人情況,沒想到動物園也是如此!台北市立動物園的保育員不論男女、有無育兒經驗,都要能親上前線,擔任動物寶寶或老齡動物們的「代理媽媽」臨演角色。
代理媽媽怎麼幫不會哺育寶寶的動物媽媽擠奶?又要如何餵養沒有媽媽照顧的動物寶寶及照護無法自行覓食的老齡動物?14年前從金門國家公園送到臺北動物園救傷老爺爺歐亞水獺─「小新」,是動物園第一次接手的歷史任務,完全沒有類似的前例可供參考。
在保育員陳朝輝悉心的照顧下,小新已在動物園度過了十年光景。但14年來小新也逐漸邁向老齡,產生病痛與食慾不佳,隨時都考驗保育員的應變能力。前陣子小新腫瘤開刀復原,保育員得費盡千辛萬苦讓小新吃藥。吃飯時間陳朝輝也會趁機觀察牠復原的狀況。
除了小新外,大家應該對前陣子的水獺兄弟應該不陌生,牠們在獸醫師24小時輪班照護下,兩個小傢伙的體重已經不相上下,從外觀上已不容易分辨大小,獸醫師只好在水獺兄弟身上植入晶片,作為個體變識的依據。
小水獺食慾很好,聞到魚肉和雞肉泥的味道就蠢蠢欲動,有時半夜會頂籠子,有時清晨5點就會想出來活動,充當代理媽媽的獸醫師只得陪著牠們早起做運動,把自己的作息時間調整得和夜行性的水獺一樣,但白天的工作不會因此而減少,所以可是相當的辛苦。
從歐亞水獺小新送到動物園,轉眼14年過去了,但水獺族群的現況卻更為險峻。不只臺灣本島早已不見水獺蹤跡,連分布在金門的歐亞水獺估計也只剩一百多隻,棲息地的持續破碎更是隱憂。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將與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研究學者與在地保育組織合作,積極投入本土歐亞水獺的域內與域外保育工作,絕不讓歐亞水獺的族群在我們眼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