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海上風機林立 白海豚恐無路可逃
日期:2014-05-06
環境資訊中心 報導
再生能源的進展在反核聲中再度引起輿論關注,而實際上,經濟部能源局已著手在陸域或海上,布局風力發電建設。其中「竹南離岸式風電計畫」已通過環評,未來將有36座機組,與一座海氣象觀測塔,矗立海上。
不過這項向歐洲學習的綠色能源,卻會威脅鯨豚生存,尤其依傍台灣沿海生存的白海豚,更是無路可逃。
學者指出,風力發電雖為綠色能源,但是否要因離岸風機而犧牲白海豚,恐怕得想清楚。
台灣西岸獨立種群的白海豚,只能生活在水深25公尺以內的海域,今估計數量僅剩74隻,在世界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裡,屬極度瀕危(CR)等級。
白海豚目前面臨的5大生存威脅中,水下噪音帶來看不見的影響,嚴重性常被忽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白海豚存活的水域大部分是比較汙濁的水域,視力基本上都不好,因此相當仰賴聽覺。
陳昭倫說,國際間很多學者都證明,水放大了噪音,對海豚十分不利;一些高頻震波,更會傷害海豚的內臟。他舉擱淺死亡的海豚為例,有些外表看起來雖完整無缺,一經解剖才發現內臟已破裂;而風機施工過程及營運後的水下噪音,將帶給白海豚無可避免的傷害。......(繼續閱讀)
所屬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