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動物園鳥園 生態攝影新去處

記者 何宜/報導

中國大陸五一長假,驚人的人潮塞爆各名勝景點,就連動物園裡頭的動物也宛如受難日,記者拍到孔雀被人扯羽毛、追逐。反觀台北市立動物園鳥園裡的孔雀,似乎就幸福多了,最近鳥園內的繁殖情況良好,繼美洲木鴨後,藍孔雀媽媽也帶著寶寶逛大街。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也讓鳥園意外成為大砲聚集地。

灰頸冠鶴在步道上與參觀民眾不期而遇,讓遊客一飽眼福。 台北動物園/提供

台北動物園鳥園在101年進行網籠更新工程,於去年12月重新開放,園方除修補鳥網防止鳥類逸出外,也進行了鳥隻的數量清點。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以往常有遊客在鳥園棄養鴿子,造成鳥園內原有物種生存威脅、繁殖不易。整修後原有鳥隻都掛上辨識腳環,近期美洲木鴨及藍孔雀族群也都繁殖有成。

美洲木鴨一家人,爸爸毛色鮮豔。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生態鳥園處處讓人驚喜,重新開放後生意盎然,意外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最佳選擇。繼美洲木鴨全家悠遊畫面曝光,藍孔雀媽媽也趕起進度,帶著寶寶邊走邊教學,而同樣受到矚目的還有孔雀爸爸,靠著頻頻開屏來搏取更多底片。

樸素的母孔雀在樹叢漫步,身旁的小不點是保護色相當好的藍孔雀寶寶。 台北動物園/提供

藍孔雀通常一窩可以產4-8個蛋,由母孔雀負責孵卵和育幼,雛鳥孵化會跟著媽媽,母孔雀就像母雞帶小雞一樣,會誘導剛出生的小孔雀學習覓食。

而台北動物園的藍孔雀這次共產2枚蛋,4月5日成功孵化出1隻雛鳥。剛孵化的小孔雀是淡棕色的羽毛,背部顏色稍深。未成年的小孔雀羽毛顏色比較像母孔雀,要等到2~3年後才達到性成熟。第一年小孔雀的顏色與母親相同,第二年小孔雀的顏色漸漸地和父母相似,約到第三年才會和父母有相同的羽毛。

孔雀開屏模樣想必謀殺了不少攝影師的底片。  台北動物園/提供

提醒參觀民眾,只要跟著攝影愛好者大砲瞄準的方向,一定會有許多驚奇等著你。另外,在生態鳥園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鳥類,就像到野外賞鳥一樣,園方呼籲遊客要保持安靜、用雙眼觀察,不要餵食,更不要用手觸摸或追趕鳥類。

藍孔雀

學名:Pavo cristatus

俗名:印度孔雀

科屬:雉科孔雀屬兩種孔雀之一,另一種是綠孔雀。

產地:藍孔雀主要產於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雄性是印度的國鳥。

孔雀可能是人類飼養的最早的觀賞鳥類,它們是留鳥。今天世界各地均有孔雀被飼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冠鶴

學名:Crowned Crane 保育類第二級

分布:非洲

體型:體長100-110公分、體重3-4公斤、翼展寬180-200公分

生殖:產蛋1-5枚、孵化期28-31天、3年達性成熟

棲地:溼地、開闊的草原,也會出現在農場、作物區及廢耕地

食性:雜食,草類的種子、嫩芽、昆蟲、青蛙、蜥蜴等

習性:黑頸冠鶴和灰頸冠鶴是鶴類中僅有會棲息於樹上的鶴

資料來源/台北動物園

 

美洲木鴨

英名:American Wood Duck非保育類野生動物

學名:Aix sponsa

分類:鳥綱 雁形目雁鴨科

俗名:美洲木鴨、美洲鴛鴦、林鴛鴦

食性:以橡實、堅果、種子、水生植物的嫩葉為食物

棲地:生活於有樹林圍繞的池塘、沼澤及水流緩慢的河流

繁殖:美洲木鴨通常在離地面30-50呎高的樹洞中繁殖,一窩可產8-14顆卵,孵化期約28-30天。幼鳥孵出後,雌鳥會帶領幼鳥從洞口跳下,跳落地面後,帶至附近的水面覓食

分布:北美及加拿大

體型:體長423-51公分,重482-879公克

形態:雌雄外觀顯著差異,雄鳥堪稱北美地區最漂亮的鳥種之一,除了五彩光鮮的羽毛及紅色的眼睛,沿著脖子還有白色亮環;雌鳥羽色遠不如雄鳥豔麗,但具有白色眼環及白色喉部。幼鳥類似雌鳥,但在腹部有褐色的斑駁及條紋。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