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哥吉拉 綠水龍綠鬣蜥危害生態

記者 何宜/報導

電影哥吉拉即將上映,吸引怪獸迷進戲院一睹哥吉拉具破壞性的模樣。而台灣現實上演宛如哥吉拉電影情節,不過卻是換成綠色版的巨蜥!據《時報周刊》報導,台南空軍基地傳出綠鬣蜥、綠水龍闖入跑道,地勤人員甚至組成「獵龍大隊」,維護飛安。

綠鬣蜥喉部有明顯皮褶,身長可到150公分,吃素食。 何宜/攝

兩棲爬蟲協會理事長羅勝隆表示,因為棄養問題,綠水龍和綠鬣蜥在野外以出現野生族群,綠水龍主要分布北部溪邊、綠鬣蜥則是在南部較氾濫。羅勝隆說,棄養原因可能是因為繁殖時變得暴躁,具攻擊性的下場就是被主人遺棄。

羅勝隆提醒,綠水龍及綠鬣蜥繁殖期長,飼主要注意當繁殖期徵兆出現時要幫牠們保留空間、不刻意打擾。而綠鬣蜥在繁殖期時體色會轉橘、綠水龍則是下巴會變紅。

因為目前市場上綠水龍擁有較高的價值,所以每當哪裡傳出有綠水龍時,就會有學生社團或是玩家會去抓,「晚上大家就會沿著溪邊,拿手電筒往樹上照,搜尋綠水龍的蹤影,就像夜市一樣熱鬧,」羅勝隆笑說。不過綠鬣蜥因為市場飽和,售價下跌,所以沒有人會特別去捉。

綠水龍下巴沒有縐褶,體長約90公分,吃葷食。 何宜/攝

新北市農業局於去年9月展開綠水龍移除計畫,至今年1月已成功捕捉140隻以上。新北市農業局呼籲,綠水龍飼主勿亂棄養,可帶至動保處交付處理,如果在野外溪流發現其蹤影,也不要冒險捕捉,以免遭到利牙反噬,可通報農業局或移除小組,電話(02)2960-3456轉3100,將立刻派員前往處理。

而綠鬣蜥氾濫的南部,高雄市農業局也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協助捕捉綠鬣蜥。屏科大野保所資料指出台灣目前三處綠鬣蜥野外繁殖點,包含嘉義縣八掌溪、高雄市澄清湖及屏東市東港溪等地。

綠鬣蜥  Green Iguana

學    名:Iguana

原 產 地:中南美洲墨西哥至巴拉圭等國

棲息環境:熱帶雨林區

體    長:全長70-160公分

適    溫:攝氏25-30度

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綠鬣蜥可算是最受歡迎的蜥蜴之王了,牠也是體型最大的鬣蜥種類之一,是最被廣泛飼養的代表性寵物蜥蜴。台灣自從2001年底開放CITES II個體進口後,身價由數千元急跌至數百元一隻。

 

綠水龍 Green Water dragon

學    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原 產 地:中國、泰國、越南、高棉

棲息環境:濱河森林區

體    長:全長60-90公分

適    溫:攝氏24-31度

爬蟲市場上所見到的水龍主要有兩種:中國水龍和澳洲水龍兩種,以台灣來說,飼養中國水龍會比較適合,澳洲水龍比較容易因為過熱脫水而死。

資料來源/寵物世紀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