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綠鬣蜥 ? 先做好自我評估
外表酷極了的綠鬣蜥,常是另類寵物飼主的入門物種,可惜多數人事先沒有做好功課,了解牠的特性;更沒有做好自我評估:能不能負責牠終生,以致棄養狀況不斷,也危害到台灣的生態。想飼養綠鬛蜥,請先看完以下文字,再做決定吧!
特約記者 林猷威/報導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外表酷似恐龍的綠鬣蜥(Iguana iguana),是全球廣受歡迎的爬蟲寵物,但因為大量的捕捉,以及棲息地遭破壞,野外數量迅速驟減,因而被列為CITES II的保育類動物。
在過去還未開放CITES的物種進口時,大多數綠鬣蜥是經由走私進入台灣;在2001年台灣開放進口後,綠鬣蜥的價錢才由一隻2千至3千台幣降到300~400台幣左右。也因為價格親民了,常成新手的入門寵物,其實綠鬣蜥對環境及食物有一定的要求,但許多飼主卻不去在意,導致可擁有15年壽命的綠鬣蜥,在台灣很難看到飼養健康的成體。
可長到150公分長 !
要飼養綠鬣蜥,首先必須瞭解牠會成長到150公分大小,以寵物來說算是非常巨大。因此決定飼養前必須考量牠需要的龐大生存空間,千萬不要因為牠小時候可愛及適宜的價格,便不計後果地將牠帶回家。
綠鬣蜥為樹棲型物種,飼育空間以高挑的飼養籠為優,並應給予一些攀爬的東西,如樹枝等,而幼小的綠鬣蜥十分容易受到驚嚇,應給予牠們一些躲藏的空間,讓牠不會因為人為的騷擾而情緒緊迫。
飼養籠底材,盡量以裸缸(不使用任何底材)或任何不易被綠鬣蜥吞食的底材為主。雖然裸缸清洗較為麻煩,但綠鬣蜥有可能吃下飼養籠內的底材而造成腸胃損害,所以為了寵物的健康著想,還是勤勞地清洗吧!
雖然綠鬣蜥在野外有群聚生活的習性,但在人工飼養下,因為環境空間過小,容易發生強凌弱的情況,若是沒辦法給予夠大的空間,盡量不要將兩隻綠鬣蜥關在同一個籠子中,避免不必要意外發生。
維持24~31℃的恆溫
綠鬣蜥的原生長環境為熱帶地區,所以飼主必須讓飼養環境保持在攝氏24度 ~ 31度,熱點甚至要到達攝氏35度,對綠鬣蜥來說這才是適合他們生長的環境。加溫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爬蟲的保溫燈,保溫燈要立於牠們搆不到的地方,避免綠鬣蜥破壞燈具而將自己燙傷。不建議使用加溫石進行加溫,因為加溫石容易造成綠鬣蜥長時間窩趴在表面上,因過熱導致燙傷。
許多爬蟲類需要陽光來幫助牠們進行如鈣質吸收等生理調節,人工飼養下的綠鬣蜥,可用市售的爬蟲UVB燈管進行紫外光的補充,若是情況允許,讓綠鬣蜥直接曬太陽是最好的做法。直接曬太陽,綠鬣蜥才能完整的吸收牠們所需的紫外線光譜,也能夠提供牠們足夠的熱量進行生理運作。
所有的動植物都需要水分,綠鬣蜥當然不例外。提供綠鬣蜥水盆是必須的,且水盆不宜太深,綠鬣蜥的腳能勾到水盆底為優,若空間允許,水盆能夠讓綠鬣蜥整隻泡進去最好。泡水能幫助綠鬣蜥的消化及飲水,當然,水盆要隨時保持清潔。
全素食 蔬果須精選
綠鬣蜥為植食性的物種,意思是牠們吃「全素」。飼主應盡量給予多種蔬菜水果,才能補充綠鬣蜥成長所需的養分。但不可給予富含草酸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甜菜、萵苣等;單寧酸過高的蔬菜也不宜當作主食,如胡蘿蔔、香蕉、葡萄、洋蔥等;而以下的蔬菜如甘藍菜、高麗菜、大白菜等,容易造成綠鬣蜥甲狀腺腫大,建議少量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