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貴婦當愛媽 趙奇華一心救狗
記者 丁治綱/屏東報導
「朋友都笑我,好好貴婦不做,跑來伺候狗」,伴隨著趙奇華話語的,是收容所裡2000多隻狗兒的叫聲,但從她言談間開朗的笑聲可以發現,她一點也不覺得這是件苦差事。從30多年前家裡收養第一隻流浪犬開始,到20年前,接手高雄市流浪動物保育協會,一路走來的付出與辛苦,她說,看到狗兒開心的迎接她到來的那一剎那,就都忘記了。
目前擔任高雄市流浪動保育協會的理事長,趙奇華說今年68歲了,一路走來一直都選擇和別人不一樣的路途,當年北一女畢業前程大好時,卻放棄升學嫁給了先生,開始照顧先生的家人,讓他無後顧之憂。在先生事業有成後,她沒去享受優渥的物質生活,反而一頭栽進了流浪狗保護與收容的志業,讓她周遭的人都覺得難以理解,但她卻甘之如飴。
個性開朗的她,說起過去的辛苦經歷,總是輕描淡寫且帶著笑容,回憶起收養的第一隻狗,那是30多年前,為了先生的工作,舉家剛從台北搬到高雄時,孩子在放學路上撿到一隻黑白混雜的小土狗「哈利」,讓她從此與狗結下不解之緣,開始注意外邊的野狗生活狀況,見不得那些狗兒被欺負、挨餓甚至受傷,於是結合了幾位愛狗的鄰居與友人,開始照顧流浪狗。
臨危受命 接手收容所
幾年過去,一小群人也做出心得,上了報紙版面,被旗山的愛狗人士吳先生看到,千方百計得聯絡上趙奇華,原來當時這位吳先生,已經病危住在醫院裡,但仍心繫著在旗山養的狗,於是臨危託孤,請趙奇華接手他的收容所和狗兒,這一接就是20多年,也接著成立了高雄市流浪動物保育協會,開始有組織的去幫助流浪狗。
趙奇華回憶,當年動物保護的觀念還不盛行,公部門對於流浪動物也無法可規範,時時發生流浪狗被虐的事件,而她常常接到熱心民眾的通報,每每開車到一半,就調頭趕過去救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救出一隻叫做「香肉」的流浪狗,她說現在想起來還是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膽子。
香肉鍋邊救出小黃狗
那是8年前的一天,正在回家的路上,手機突然響起來,一位婦人慌張地說,住處樓下的洗車廠傳出陣陣狗的慘叫聲,可能是附近一隻流浪狗,被抓進去要被料理成冬令進補火鍋了。於是她問明地址就趕了過去,一停車發現屋裡都是滿身刺青的壯漢,但是她仍舊硬著頭皮,把幾乎已經要下鍋的小黃狗救了出來,當時狗兒已經奄奄一息,眼睛也被木棒打的掉出一顆,於是趕緊將牠送醫救治,後來為了紀念這一段故事,就把小黃狗取名「香肉」。
「比起要安置餵飽牠們,闖關救狗的辛苦,實在不算什麼」趙奇華嘆道,協會每個月光是飼料費用和場地、人事開支,就要80多萬元,幸好先生非常體諒,願意長期支持,不然早就撐不下去。這些年收容所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被要求搬遷,先生不但一直出錢幫忙,還充當長工,每天下班後從高雄開車到屏東的收容所,總包一切的水電工程,夫妻同心工作,讓她覺得非常開心。
新造收容所 建構教育園區
由於收容和送養的工作做的不錯,協會也漸漸有些知名度,包括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等組織開始支持收容所裡的飼料,讓她可以鬆口氣,但是場地問題卻一直存在,日前收容所因為地主把地賣掉,緊急要求搬遷,讓她手忙腳亂的到處找地和整理搬家,到了新的地方,由於左鄰右舍的不熟悉,也有過一段時間的抗爭,所幸現在已經都處理好。
但這些經歷讓趙奇華決定要籌辦一座有規模的收容所,裡頭包含生命教育園區,以及貓狗收容和醫療空間,目前已經取得近一甲的土地,也通過公部門初步審核,近期就準備動工,希望明年完工,到時候將能提供收容的動物更好的生活空間,也讓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訪,實地接觸這些被遺棄的人類忠實好朋友,讓人們體會牠們的可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