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台灣導盲犬 讓愛可以無憾
記者 何宜/報導
「你是我的眼 帶領我領略四季的變換 你是我的眼 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
這首蕭煌奇演唱的〈你是我的眼〉,傾訴了看不見的男主角對愛情的抱憾;這首歌的歌詞,卻也能用在另一對象身上----導盲犬,盲人的第二雙眼。
台灣導盲犬協會是一個大家並不陌生的組織。不陌生,或許來自他們時常在公館舉辦導盲犬宣導活動,或是因為看過和泰汽車的導盲犬培訓計畫廣告,又或許是因為你曾在街頭,看過視障朋友牽著導盲犬緩步而行的景象。
2002年台灣導盲犬協會創立,將導盲犬帶入當時對牠們還不太了解的台灣社會,除了立法保障導盲犬「行」的權力外,也教導社會大眾在公共場所遇見導盲犬要遵守「三不一問」原則。漸漸地,台灣社會對導盲犬的認識越來越多。
許多人會用盲人的眼睛形容導盲犬,不過更精確的形容方式,或許可以將導盲犬比喻為一台功能良好、設備完善的汽車,但是駕駛者還是主人。因為導盲犬雖可以避開障礙物、找門、找電梯等等,但是想要順利抵達目的地,主人的心理地圖跟定向能力,更是必要條件。
隨著大家對導盲犬的逐步瞭解,有些愛護動物的人會質疑導盲犬的工作太辛苦、壓力太沈重。不過,台灣導盲犬協會秘書長陳長青解釋,導盲犬個性穩定、高度信任人類,不會像小型犬易緊張、情緒起伏大,而且狗狗最難過的其實是和主人分離,24小時陪伴主人的導盲犬,就不需要經歷這種痛苦。
此外,視障者外出的時間其實相當短,所以導盲犬的工作時間不會太長。想要更瞭解的民眾,不妨到導盲犬協會參觀,協會在上班時間內完全開放。
陳長青說,導盲犬最大的能力,其實不只是為盲人帶路,而是改變了視障朋友的個性。讓他們可以不再害怕去到新的地方,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所以導盲犬可以讓他們變得樂觀和快樂。
成立12年,台灣導盲犬協會已是國際導盲犬聯盟的績優成員,並從導盲犬的受贈單位,成為捐贈單位,還協助香港和中國山東、北京的導盲犬組織步上正軌,寫下台灣新頁。
想更了解台灣導盲犬協會,及他們在做些什麼?請點我
小小知識庫
三不一問原則
不餵食: 絕對不要以任何人類的食物吸引或餵食導盲犬。
不干擾:不要在使用者未同意的狀況下,任意干擾或撫摸導盲犬行徑工作。
不拒絕:立法院三讀通過法案,保護導盲犬可以自由進出公共場所、搭乘交通運輸工具。
主動詢問:當你看到視障者朋友在公共空間猶豫徘徊不前時,希望您主動詢問是否需你協助的地方。另外如果您也想要認識導盲犬時,也請您務必先徵求主人的同意!
如何辨識導盲犬?
一、證件:〈識別證〉
二、身著紅色背心〈訓練中犬隻及幼犬〉
三、配戴導盲鞍〈工作中犬隻〉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一章,第六十條:
視覺功能障礙者由合格導盲犬陪同或導盲犬專業訓練人員於執行訓練時帶同導盲幼犬,得自由出入公共場所、公共建築物、營業場所、大眾運輸工具及其他公共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