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動物為伴 受刑人脫胎換骨
記者 蔡宗明/台南報導
觸目所及盡是雞、山羊、鴕鳥、兔子等可愛動物,讓人以為置身的是動物園裡的可愛動物區,不過答案揭曉,這兒其實是囚禁人犯的監獄,就不免令人生起疑問:「牢獄裡養這麼許多動物是為什麼?」
「受刑人從事禽、畜類動物飼養,以及各種戶外農作、園藝等工作後,從與動植物互動過程中,不但培養愛心、耐心,更徹底改變了心性,領悟到生命價值,了解惜福、感恩的道理,在明德外役監獄的同學,他們的眼神與在一般監獄者完全不同!」台南市山上區明德外役監獄典獄長郭鴻文說。
明德外役監獄是全國兩座無圍牆監獄之一(另一座是花蓮縣光復鄉的自強外役監獄),監獄內目前飼養的動物包括土雞、山羊、鴕鳥、兔子、鵝、鴨,甚至還有梅花鹿及孔雀。其中,最大宗是放山雞,又名「明德黃金雞」很受消費者喜愛,是獄方對外販售的主要商品,每年約販售3萬隻,102年賣了890多萬元,全繳給國庫,再從國庫撥部分作為受刑人的福利金、加菜金。
獄方依工作職責規劃了畜牧、農作、園藝、蔬菜、營繕、水電工、環境維護、外役勞務、木工鐵工和汽修、大炊工作等10個組,讓每位「同學」都能發揮專長、學習技能,養成勞動服務及做好重返社會謀生的準備。
尤其是畜牧組的飼養動物,現已搭建13棟畜舍,飼養羊、鹿、雞、鵝、鴨、兔子及鴕鳥等禽、畜類,並種植牧草等作物以供食用。工作內容從對畜牧動物的孵育和防治工作,到飼養過程中疾病應變措施等,除了提供受刑人勞動,更是獄方安排受刑人接受進而領悟生命教育的一環,受刑人從飼養小動物的辛勞付出,與看顧成長的過程中,建立了彼此間深厚的感情,更啟發出愛心、培養耐心,不少人因此而改變心性。
郭鴻文表示,飼養動物的「同學」在看到動物遭遇病痛折磨、甚至死亡時,都自然流露出關切、憐憫、擔心、焦急、悲傷,甚至為了一隻胎位不正導致難產死亡的羊隻而暗自流淚的情景,可以說是激化出了人類原本的「善性」,真正達成了感化的作用,也讓獄方教化人員感到很安慰,因此獄方會繼續加強飼養、放牧動物的工作,發揮「寓教於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