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獺寶寶未來?留下來或跟你走

記者 何宜/報導

水獺寶寶曬恩愛的模樣融化了許多人的心,有些人開始關心起這兩隻水獺寶寶未來該何去何從?從金門國家公園被送至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養,未來是繼續留下來呢?還是會野放?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說,一切都需要再評估。

歐亞水獺(Common otter)是分佈最廣泛的水獺,棲息地橫跨亞洲、非洲及歐洲。但牠們的數量在20世紀下半葉,因為殺蟲劑等污染而開始下降,其他威脅包括棲息地被破壞及被獵殺。原分布於臺灣全島沿海至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溪流附近,惟多年來臺灣本島早無其蹤跡,僅金門地區有小族群紀錄。

水獺成體的模樣。 取自網路

曹先紹表示,目前台北市立動物園首要任務就是確認水獺寶寶的成長穩定。兩隻水獺寶寶仍在吃奶的階段,因為缺乏母獺的教導,保育員每天都要詳細觀察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量,以確保水獺寶寶健康長大。水獺約在兩個月大就會開始吃肉,而那就是動物園下個階段的挑戰。

曹先紹進一步解釋,會出現救傷個體,明顯代表野外的環境已經不適合生存。目前金門進行多項建設開發案,當初這兩隻水獺寶寶也是在工地被人發現,這時就要考量未來野放的可行性。

而食肉目的水獺不似鼬獾或白鼻心較易在野外生存,水獺只吃魚,所以考量將來野放地的溪流狀況也是一大重點。並且野放是否要後續追蹤?是否已知現在野外族群公母的分布狀況?都牽涉到是否能成功野放。

曹先紹也說明,針對這兩隻水獺寶寶未來的去留,目前金門縣政府、金門戰地國家公園及台大學術界教授都要再做進一步的評估及研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歐亞水獺小檔案

分類:哺乳綱 食肉目 鼬鼠科 水獺屬

分布:原分布於臺灣全島沿海至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溪流附近,惟多年來臺灣本島早無其蹤跡,僅金門地區有小族群紀錄。

形態:軀幹長60-80公分,尾長35-40公分,頭短而寬,與頸部不易分辨;口周圍具長腮鬚,軀體圓長;四肢短,每肢五趾,指間均有蹼膜;體披兩層毛,內層毛密度極高,目的是防水及增加保暖功能。具有臭腺,突然受驚嚇時會釋出臭味。

棲息地:屬半水棲肉食動物,白天或夜晚皆可見其活動,但以夜間為主,棲息於溪流及其附近,善泳好潛游動迅速,領域範圍大。

食性:以魚蝦等水生生物為主食,經常在水質好、少污染、少干擾、食物豐富的水陸交界地帶出沒。

生殖:終年均可發情生殖,懷孕期約六、七十日,一胎通常生2-3隻幼獸。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