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全國性動保團體 APA見證60年動保歷史

記者 姚崇仁/報導

隨著台灣動保觀念提升,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動保工作,但是你們知道國內動物保護的歷史和演變嗎?全台灣第一個成立的全國性動保團體「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APA),在6月4日正式邁入第60周年,身為歷史最悠久的動保團體,至今已拯救數千隻動物,而協會李朝全理事長也特別分享台灣動保這60年來的歷史,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保護動物的行列。

全台第一家全國性動保組織「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已成立60周年,見證台灣動保的歷史(圖為協會八里保育場大門)。 姚崇仁/攝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台灣在動物保護這一方面,起初就是為了保護犬貓等同伴動物或是保育野生動物,其實最一開始是要保護替人類做苦力的「牛」。現任中華民國保護物動物協會理事長李朝全表示,在民國40年代的時候,台灣有許多地方透過牛車來載運甘蔗等農作物,不過牛隻經常會有過勞的情況,甚至當牛車遇到上坡或是貨物太重走不動時,就會被民眾用牛鞭抽打,如此殘忍的行為也讓當時的先總統蔣公覺得民眾動保觀念不足,已不符合世界各國的期待,因此在民國49年6月4日成立了「中華民國保護牲畜協會」,針對民眾加強宣導保護動物的觀念。

到了民國60年代台灣農業逐漸機械化,牛車被「鐵牛車」取代後,虐待的情形也減少許多,不過這個時候台灣卻有大量食用野生動物的歪風,像是走私犀牛角、老虎相當猖獗,因此協會也順應潮流配合保護野生動物,不僅在民國62年6月4日改名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更擴大保護動物工作範圍,在民國78年催生了《野生動物保育法》,杜絕瀕危動物走私。

先總統蔣公對於保護牲畜的訓示,至今仍懸掛在協會辦公室。 姚崇仁/攝

台灣的動保一開始是為了保護牛車的牛隻。 示意圖 蕭士塔/攝

李朝全說,在從事野生動物保育之後,民國80年代台灣流浪狗數量日益趨升,流浪動物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如咬傷人、追車的事件時常發生,因此協會也將重心轉移到犬貓上,在民國87年協助制定出《動物保護法》,進而要求各縣市開始蓋動物收容所,負責收容在外流浪的動物,例如台南收容所就是在民國89年設立,而且當時也有規範飼主要為犬貓做「寵物登記」,減少流浪動物產生,是一條已經有20年歷史的法條。

然而各地的收容所空間有限,因此會撲殺沒有被認養的動物,這時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開始拯救收容所的犬貓,安置在協會所屬的「八里保育場」,一直到民國106年「零撲殺」政策實施,雖然動物不再面臨到撲殺的命運,但收容所卻產生「爆籠」的問題,因此協會至今仍會走遍全台各地的收容所認養犬隻,減輕收容所的壓力

除了八里保育場現在一共收容多達近500隻犬貓之外,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為了提倡動物福利,協會自民國100年就開始實施「狗來富專案」,將訓練過後的犬隻送養至中南部的鄉間果園,在這裡除了有足夠的土地面積讓狗狗可以舒適的活動之外,還有遮風避雨的籠舍給狗狗休息,可以讓動物自由自在的生活。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所屬八里保育場安置上百隻,從公立收容所領養的犬隻。 姚崇仁/攝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理事長與狗來富專案的狗狗。 李朝全/提供

至今走過60個年頭的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對於未來的計劃,李朝全說,未來將會致力於經濟動物的友善飼養環境,目前還有計畫接手公立收容所的照護工作,透過八里保育場這麼多年來的經驗,來讓更多動物獲得好的照顧,而且未來還會執行「動物長照」,因為八里保育場大部分都是老犬,有很多老犬照護的經驗,未來會幫助更多上了年紀的動物,也希望民眾多加支持。

而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的60歲生日,李朝全也透露,今年會舉辦大型感謝活動,感謝這麼多年來善心人士的支持,詳細活動內容和日期確認後會公布給大家。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