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剩不到1000隻 他們極力保育瀕危山麻雀
記者 姚崇仁/報導
一提到麻雀,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隨處常見的鳥類,但其實台灣有一種主要住在山區的「山麻雀」,全台的數量已經不到1000隻,是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而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從去(108)年開始啟動了山麻雀保育行動,在阿里山地區廣泛懸掛巢箱、設立餌站、種植小米,預估數量將有所提升。
嘉義林管處表示,顧名思義山麻雀就是出現在山區的麻雀,雖然山麻雀大小、顏色和麻雀非常相近,最大的不同就是臉頰上沒有黑斑,毛色也偏紅,而山麻雀以前是在山村聚落、周遭農墾地、草生地常見的鳥類,只不過近幾年政府單位、學術單位以及保育團體所進行的各項調查顯示,過去20年間山區過度開墾,使用農藥以及樹木砍伐太的影響之下,山麻雀分布範圍大幅縮減,估計全台灣總數很可能已少於1000隻,族群數量相當稀少。
而山麻雀也早已在2008年被林務局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因此保育隨時可能消失的山麻雀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至於保育工作方面,首先就是要找到山麻雀在台灣的分布,並且擴大族群,根據目前資料顯示,嘉義縣的大埔鄉、番路鄉和梅山鄉是山麻雀是僅存少數的繁殖區,嘉義縣林管處也針對阿里山區山麻雀棲地的保護及營造。
嘉義林管處表示,想要保育山麻雀最重要的就是讓牠們有充足的食物,食物夠才有能量繁殖,而山村農民所使用的粗糠土壤,是山麻雀覓食的最佳場所,因此就仿照設置了3處餌站,以播撒脫殼小米混和粗糠作為餌料,提供山麻雀食物,同時也在山村廣泛種植小米,預計在熟成時,可以做為山麻雀覓食的地方。
食物充足後,讓山麻雀有個安身之所也是重要課題,由於山麻雀是以樹洞為巢穴繁殖,但山區的樹木數量有限,因此嘉義林管處也設置人工巢箱供牠們使用,去年透過巢箱保護至少79隻幼鳥成功離巢,而今年已設置了149個巢箱,目前有20對山麻雀利用繁殖,並有15隻幼鳥成功離巢,其他還在巢中孵蛋、育雛的數量更多,因此預估今年山麻雀鳥口增加數量會比去年還多。
除了公家機關的努力之外,林管處也強調,保育工作執行期間,社區民眾給了許多幫助,如主動提供餌站用地,在種植小米時,社區民眾提供種植經驗,甚至協助田間除草、澆水,另外當地的瑞峰國小也將山麻雀作為學校吉祥物,可見社區民眾都相當愛惜山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