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驚傳隨機巴頭事件!?原來是藍鵲護雛中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台北市動保處近期頻頻接獲民眾投訴遭到台灣藍鵲「巴頭」,其中又以內湖區最為頻繁,台北市動保處表示,每年4月至8月是台灣藍鵲繁殖季節,台灣藍鵲基於保護雛鳥的本能,會攻擊或驚嚇領域內的生物,建議民眾可藉由撐傘或戴帽來自我防護,切勿妨礙台灣藍鵲生活。
台灣藍鵲為保育類動物,台北市動保處表示,北市近年來環境綠化有成,吸引許多台灣藍鵲在市區落腳,但因民眾與台灣藍鵲生活環境重疊,民眾在藍鵲繁殖季被藍鵲「空襲」的通報案也越來越多,三年前每年僅有10件通報案,近兩年已增加到每年超過20件通報案,而在北市各行政區中,又以內湖區的通報案為最多。
位於內湖區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便是藍鵲襲人的「重災區」之一,今(2020)年共有6隻台灣藍鵲在附近活動,許多AIT員工都曾感受到台灣藍鵲護子心切的攻擊力。不過AIT並不因此感到困擾,他們在社群媒體上貼出台灣藍鵲的照片,稱之為「稀有嬌客現蹤」,並表示AIT內湖新館的設計就是希望能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很高興看到台灣藍鵲在此築巢。AIT也貼出員工撐傘自保的照片,並加上「保護藍鵲」與「也要保護自己」的標籤。
台北市動保處說明,每年4月至8月是台灣藍鵲的繁殖季,親鳥會在樹木茂密的冠層處築巢產蛋,藍鵲寶寶破殼大約3至4週後就會隨著成鳥離巢,而在這段期間內,成鳥基於護雛本能,會驅趕領域內可能危害雛鳥的敵人,才會有「巴頭」、「空襲」事件發生,民眾可藉由撐傘或戴帽來自我防護。
台北市動保處表示,動保處會在巢區領域附近張貼告示牌提醒行人留意,若居民深感困擾,可在台灣藍鵲離巢後再修剪樹木,但基於保育目的,在藍鵲繁殖期間不宜捕捉或有其他干擾行為,否則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開罰;若市民發現幼鳥落巢,也請勿撿回飼養,可先觀察親鳥能否將幼鳥帶回巢內,若親鳥無法帶回、民眾也無法協助幼鳥回巢時,可撥打1999市民熱線或台北市動物救援專線(02-87913064或02-87913065)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