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野味就夠了嗎?珍異皮革動物養殖場存隱患

本文授權轉載自動物友善網
記者 李娉婷/報導

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疾病的爆發,不吃野味、關閉傳統市場就夠了嗎?隨著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呼籲各國關閉在不衛生環境屠宰動物的「濕市場」,但是保育專家說,人們對蟒蛇皮、鱷魚皮、魟魚皮等特殊皮革產品(例如包包、皮夾、靴子等時尚配件)的追求,正在推動東南亞和非洲街市的肉類貿易,進而幫助這類市場蓬勃發展。

以蟒蛇皮、鱷魚皮、魟魚皮等珍異皮革製成的時尚產品常見於高端消費場所,但其背後的動物養殖場環境可能相當不佳。   取自The Independent

野生動物除了被從野外捕捉外,還有大量動物因為珍異(exotic)皮革和肉品的需求而被人工繁殖圈養,在亞洲,成千上萬的養殖場和販售這類肉品的市場一樣空間狹窄、不衛生。時尚產業的皮革交易是合法的,但是保育專家說,病毒不會區分合法和非法貿易,蟒蛇皮、鱷魚皮、魟魚皮等珍異動物皮革的國際貿易,增加了危險病毒傳播給人類的風險。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資料,人類新興傳染病有70%以上是源自動物的人畜共通疾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也指出,野生動物貿易是在棲地破壞之外,物種生存面臨的第二大威脅,保育團體Nature Needs More創辦人琳恩·強森(Lynn Johnson)對此表示:「風險不僅來自濕市場,也包括合法的人工繁殖設施。」

「在Covid-19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有22,000個合法的圈養繁殖設施,這些設施是服裝、肉類和醫藥業產品的來源。不只是食用,任何涉及處理珍異動物的行業都存在新興病毒從動物傳給人類的風險。同樣的,這些設施是為了什麼目的繁殖動物也不是重點——無論是肉還是皮。」

琳恩說,以蟒蛇為例,在亞洲有合法和非法從野外捕捉的狀況,也有些來自圈養繁殖設施,96%的蟒蛇皮會進入歐洲的時尚市場,當他們進行調查時,採購這些皮革的奢華時尚品牌的業務助理說,皮革是肉品業的「副產品」,並宣稱它們具有可持續性。

歐洲議會2016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野生動物貿易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之一」,報告提及,僅僅是進入歐盟的合法貿易就有1000億歐元的年產值,而全球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估計有80億至200億歐元的年產值。自那之後,人們對奢侈品的需求還在上升……(閱讀更多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