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海外學習也能與社區民眾攜手搶救紅背鸚鵡棲地

李怡萱/報導

來自美國的建築師伯利•格里芬夫婦採取霍華德「花園城市」的規劃理念,為坎培拉立下世界宜居都市的基礎,坎培拉的居民在言談中都會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地景引以為傲,而這也使得一般居民對於社區的開發案非常的關切,深怕不當的計畫會破壞了都市的紋理與環境生態。

又名紅胸亞馬遜鸚鵡或紅胸亞馬遜鸚哥,是分布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鸚鵡,長30厘米。牠們主要呈綠色,前額紅色,頸背藍色,胸部葡萄紅色,牠們只棲息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的幾個地區。牠們棲息在亞熱帶熱帶的低地潮濕森林、山區森林及種植林。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威脅。繁殖季節在4至8月間.繁殖方式卵生。一次通常產3-4颗卵,母鳥會在2天内下完蛋,蛋未受精的情形很常见,孵化期约20-22天,幼鸟在1个月大左右羽毛长成。

新竹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與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共11名學生,於今(2020)年寒假期間,獲得科技部與教學實踐計畫補助,前往澳洲坎培拉與雪梨兩大城市海外學習35天。旅澳傑出校友李怡貞還特別安排進入永續環境設計研究室(CSED Studio)與坎培拉國家中央濕地等單位實習,延續去年度的規劃成果,試圖進一步為Watson社區型塑新的城市意象與設計自然冒險遊戲場。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湘媛表示,這是景觀與工設系的同學首次嘗試「空間場域設計」與「產品創意開發」的跨域整合,他們利用五周的時間,結合生態設計的概念,以生態城市、遊戲城市、孩童友善城市為目標,打造Watson社區的空間意象,並利用澳洲原生植栽開發冒險性遊具。

海外學習的這段期間,學生先後與澳洲地區社區主委、坎培拉野鳥協會成員進行訪談,得知近兩年,中華大學學生的設計能量結合澳洲地方社區的群策力,由下而上的民眾參與式規劃設計,在今(2020)年初獲得澳洲地方政府允諾,全面保留紅背鸚鵡棲息的大樹環境,撤銷了原本顧問公司不當的開發提案。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與工業產品設計學生遠赴海外實習,與社區攜手努力下免除了一場生態浩劫。全球化的時代,原來大學社會責任還可以「跨國」呈現!

陳湘媛說,參與海外學習計畫的同學,將五周學習成果於社區集會廣場上呈現,透過之前在台灣密集的英語聽說自主學習訓練,使用流暢的英語,與社區民眾深度交流,不只獲得民眾肯定與讚賞,同時也展現專業與積極迎接挑戰的毅力。

红背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sclateri,英文名:Sula Hanging Parrot)是鹦鹉科短尾鹦鹉属的鸟类。

红背短尾鹦鹉腰背部及尾上覆羽为红色,翅膀底面呈蓝绿色。通常栖息于平原、低山地带林木及耕地植物丛地带,喜集成小群活动。

中文学名:红背短尾鹦鹉

拉丁学名:Loriculus sclateri

英文俗名:Sula Hanging Parrot

命名作者:Wallace, 1863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短尾鹦鹉属(Loriculus)

繁殖区:东洋界 : Sula and Banggai I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護级别:無危物種

Least Concern(LC)

受威脅程度較低,保護現狀比较安全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