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秘密雞地 東華實踐福利養雞場

朱鈴玉/報導

黎明向陽園20隻羅蔓雞「入厝新居」移居至國立東華大學環境解說中心的秘密雞地,成為東華大學的「同學」。東華大學通識課程「生活養雞學」在李宏韡獸醫師指導下成為熱修課程,展開為期一學期的實務養雞學習,修課同學未來2個月每天清晨要來照顧雞,熟悉雞的習性。

黎明向陽園廖守恩小姐(左一)協助同學抱雞入舍

由黎明向陽園動物輔療組講師群協助教學,多數沒有實際接觸雞隻經驗的東華大學30位同學修課,為了入厝,大家興奮中帶著緊張。同學需先在雞舍安裝棲架、飼料槽及水槽,做消毒工作,再用集體創意為自己組別的養雞空間設計圍籬架設方式,每個步驟都由自已規劃、親自動手組裝操作。同學初次體驗養雞,為這些小貴賓準備早餐及可放鬆、玩耍的粗糠,還為雞隻準備迎賓糖水。
生活養雞學修課同學嘗試抱雞、感受蛋雞的柔軟羽毛

東華通識課程利用校園空間與黎明向陽園合作開設「生活養雞學」,修課同學可以近身照顧雞,感受到雞的溫暖與柔軟,從照料雞的日常看見生命的價值,進而思考動物福利議題。從中體會雞隻不僅是生產工具,而是有不同性情的生命個體。透過與雞的相處,瞭解到養雞不只是為經濟用途,也可以成為療癒人心的輔療雞及友善耕作的耕耘雞,並且產下健康的雞蛋。
社會參與中心主任顧瑜君教授(右一)向同學示範如何抱雞

透過與社福機構的跨域合作,提供學生在樹林間之秘密雞地學習空間,進一步促使大學與地方社區共同友善環境,善盡東華大學作為鄉村型大學的社會責任,共同建立比鄰共好生活圈。

黎明向陽園朱祥安先生(左一)與同學在產蛋箱鋪上一層粗糠

自己養雞生蛋看似有趣,又可避免雞蛋缺貨時漲價,其實零星養雞生蛋的成本比企業化大規模飼養高,如果不是對養雞有興趣,其實是不划算的,且關在籠子裡的雞,光吃剩菜剩飯、殘餘農產品,產蛋效率會很低,蛋體小或者出現軟蛋、破蛋。養在籠子的蛋雞如只吃剩飯或五穀雜糧,營養不均衡,產蛋的效率不高,包括無法每天生蛋或出現軟蛋、破蛋的情況;山區野放的雞會找富含蛋白質成分的昆蟲食用,加上嫩草、果實、種子及助消化的細沙石等,能滿足營養所需,飼主每天餵以適量的穀類即可維持產蛋效率。

古早農村養的母雞,只在春秋兩季各生一次蛋,專業化飼養後,種雞業者選育會生蛋的雞種,現在的蛋雞幾乎每天都可以生蛋,相對要滿足其營養需求,對此各飼料公司已深入研究生產配方飼料,甚至加入可以幫助消化的鳳梨酵素等微量元素,且每一育成階段的成分都不一樣。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