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鼻海豚擱淺屏東 疑死後遭人切割
記者 陳璽安/報導
海巡署南部分署第六岸巡隊在前(19)日下午執行巡邏勤務時,於屏東縣滿州鄉中港溪出海口發現一隻死亡鯨豚,該鯨豚身上有明顯人為切痕,但身上沒有魚叉或魚槍造成的傷口,海保署根據屍體狀況,推測該鯨豚可能是因疾病死亡擱淺後,在岸上遭人肢解。
19日下午5時許,海巡人員發現該死亡鯨豚後,立即通報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王建平教授研究團隊,經研究團隊到場確認為一隻雄性瓶鼻海豚。這隻瓶鼻海豚全長292公分,兩側皮膚與肌肉有明顯被人工切下的痕跡,內臟嚴重外露,兩側嘴巴基部也有明顯切裂痕跡,擱淺地點旁邊還有一塊切割完整的肉塊。由於死亡海豚體型龐大,不易搬運,研究團隊僅帶回部份檢體做進一步研究,其餘部位則由海巡同仁協助就地掩埋。
昨(20)日傍晚6時許,海巡署於社群網站上公布初步研究結果,這隻死亡鯨豚雖然有明顯切痕,但身上沒有明顯的刺傷傷口,看起來不像是被魚叉或魚槍殺害致死,而其胃部沒有任何殘留物,黏膜完整,肌肉消瘦且脂肪層非常薄,顯示牠在死前已餓了一陣子,加上氣管沒有嗆水的跡象,肺部表面卻有明顯的膿瘍,因此推測該鯨豚可能是因病死亡、擱淺上岸後遭人支解。
海巡署表示,瓶鼻海豚屬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獵捕及宰殺屬違法行為,請民眾切勿以身試法;海保署則指出,鯨豚是食物鏈上的高階物種,體內可能累積許多環境污染物,加上擱淺鯨豚常因病帶有許多寄生蟲和細菌,請民眾千萬不要食用,持有或撿拾也是違法行為,若民眾看到肢解海豚的可疑人士,也請通知海保署或撥打「118」海巡署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