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換牙咀嚼困難 保育員提供特殊餐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大象的一生竟然會換五次臼齒喔!不同於人類只在幼年時期換一次牙,同樣是哺乳類的大象不僅換牙次數多,換牙方式也很特別,最近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養的亞洲象「友愷」就正在經歷牠的最後一次換牙,在換牙過程中卻面臨了咀嚼困難的問題,保育員便為牠提供特殊的飲食服務,經過長達1年5個月換牙期,「友愷」終於順利度過換牙難關了!
大象的上、下顎及左右方各能長出六顆臼齒,不過長牙、換牙的方式極為特殊,台北市立動物園說明,大象嘴裡每側的臼齒不是同時長出來,而是一顆一顆依續長出,最先長出來的臼齒會隨著年齡以及進食的食物種類等因素而逐漸磨損,待新長出的臼齒冒出頭,被磨損的舊臼齒就會慢慢被新臼齒往前推進,直到舊臼齒磨光、脫落後,新臼齒就會完全接替前一顆臼齒的位置,每次換牙的時間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2018年底,台北市立動物園的亞洲象「友愷」開始經歷象生中的最後一次換牙,但卻出現了特殊狀況,「友愷」左右兩側的舊臼齒並沒有在差不多時間脫落,且不僅只有單邊臼齒掉落,已掉落的臼齒比以往的大上許多,這使牠的臼齒變得左右不對稱,連帶讓牠咀嚼困難,甚至引發腸道消化的問題。
大象的食量極大,每天需要不斷的採食來維持身體機能,而牙齒則是重要的進時工具。台北市立動物園說明,大象平時以狼尾草作為食物,狼尾草中含有較長的纖維,大象在咀嚼的過程中可將狼尾草的纖維切短,以利於腸道消化吸收,最後排出一粒粒球狀糞便來;然而,不對稱的臼齒讓「友愷」的咀嚼功能減弱,沒辦法順利把纖維切短,進而使消化吸收變差並增加腸道阻塞的機率,拉出來的糞便也無法順利結成球狀,而是呈現長條狀,這種狀況類似於人類的便祕。
在野外,大象也會面臨新舊臼齒交替的問題,當然也會遇到咀嚼困難、腸道阻塞以及便祕等狀況,這讓牠們更難克服各種嚴峻的生存危機。身在動物園裡的「友愷」則能靠著保育員的照顧渡過難關,當保育員發現「友愷」的特殊狀況,立刻決定為牠提供特別服務,幫「友愷」把狼尾草事先切碎成牧草,方便牠採食。經過長達1年5個月的食物調整,「友愷」的體重與排便狀況都能維持穩定,而牠另一側的舊臼齒終於也在近期脫落,已順利完成換牙儀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