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腿樹蛙威脅本土蛙 苗栗加強移除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外來物種入侵,嚴重威脅到本土種,已是常見問題,其中像是外來種斑腿樹蛙,早已對影像到白頷樹蛙等原生蛙類,破壞生態系平衡,而3月是斑腿樹蛙的繁殖期,苗栗縣政府加強移除作業,一舉移除180隻成蛙、30個卵泡,遠比去年、前年數量還多,希望可以還給本土蛙類生活空間。
苗栗縣農業處指出,苗栗縣2015年首次在卓蘭鎮通報發現1隻外來種斑腿樹蛙後,因為繁殖能力強族群數量迅速增加,而且斑腿樹蛙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必須以人為方式移除,因此自2018年起開始委託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辦理斑腿樹蛙移除作業,先招募並培訓生態保育志工,藉由學會和保育志工共同執行移除作業。
而今年苗栗縣府跟自然生態學會早已規劃好移除作業,並在造橋鄉手作步道、通霄鎮楓樹社區、後龍田間,希望趁著斑腿樹蛙的3月繁殖期完成移除作業,截至3月底共計移除180隻成蛙,30個卵泡(一個卵泡約有約300至800顆卵),比前兩年的128隻、113隻還要多,至於移除的斑腿樹蛙將會送到嘉義大學進行腸道寄生蟲研究,或用於解剖學教學。
農業處也提到,除了進行移除作業之外,同時還有做蛙類調查,發現外來種斑腿樹蛙跟本土種白頷樹蛙的繁殖季與生態棲地重疊,為了避免民眾移除到本土種蛙類,呼籲民眾記得「1不1要」口訣,「不要」自行移除、發現疑似斑腿樹蛙「要」通報,才能有效的除「斑」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