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媽媽分開又遭鯊魚攻擊 小海豚經搶救無效
記者 陳璽安/報導
清明連假前夕,一隻瑞氏海豚擱淺於宜蘭南頂寮沙灘,海巡署接獲通報後立即通知宜蘭縣農業處與中華鯨豚協會人員到場處理,無奈經過搶救,這隻年幼的海豚仍不幸於3日清晨離世。中華鯨豚協會表示,這隻海豚可能不滿一歲,身上有遭到鯊魚攻擊的新舊深痕,經解剖推測主要死因為心臟病,細節則需等病理切片結果出來才能瞭解。
本(4)月1日上午九時左右,海巡署第一岸巡隊接獲民眾通報,宜蘭南頂寮沙灘有一隻擱淺鯨豚,海巡人員立即聯繫相關單位並到場給予鯨豚保濕,待宜蘭農業處及中華鯨豚協會人員抵達現場後,確認這隻擱淺鯨豚是一隻幼年的公瑞氏海豚。
這隻瑞氏海豚長度約170公分,舌頭帶有蕾絲邊紋、尚未長牙,因此中華鯨豚協會專家判斷其未滿一歲。中華鯨豚協會說明,帶有蕾絲邊的舌頭會是海豚寶寶獨有的特徵,讓幼豚在喝奶時可以刺激母海豚的乳頭分泌乳汁,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花邊也會逐漸消失。由於年幼鯨豚通常不會離開媽媽,當下將牠野放恐無法存活,因此透過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MARN)將牠送至基隆八斗子漁港的臨時鯨豚救援站接受安置與照護。
經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楊瑋誠檢查,發現海豚寶寶呼吸異常、體態偏瘦,尾幹與背鰭還有鯊魚咬傷的新傷口,尾部還有大片已經復原的鯊魚咬痕,腹部還有一個需要清瘡處理的傷口。海保署表示,這隻海豚寶寶可能是因為與母親失散,未獲照顧而日漸消瘦,加上受到鯊魚攻擊,才導致擱淺。
經團隊悉心照顧,這隻瑞氏海豚寶寶的心跳呼吸從偏快轉為正常,原本體溫偏高也獲得緩解,沒想到狀況卻在3日凌晨1點半左右急轉直下,海豚寶寶最終於2點半不幸離世。海保署表示,海豚寶寶在安置期間狀況好轉,身體檢查也算正常,經內視鏡檢查發現胃內有魷魚嘴,表示牠已能進食固體生物,而非僅依賴母奶,因此團隊本來期待在牠補充營養、恢復游泳能力後能夠順利野放,沒想到小海豚仍因心跳不正常、經搶救無效而離世。
中華鯨豚協會經解剖推測瑞是海豚寶寶的主要死因為心臟病,這可能與其死前心跳逐漸下降有關,也可能因為心肌受損導致身體循環不佳,進而使其肺臟、肝臟、腎臟都出現暗沉積血,至於心肌受損的情形,還有待病理切片結果出爐。中華鯨豚協會表示,雖然台灣的擱淺鯨豚常出現心臟異常的情形,但年輕海豚並不常有心肌受損的案例,究竟這隻年幼的海豚寶寶是因為基因遺傳、環境壓力還是何種原因而心肌受損,有待進一步研究。
※瑞氏海豚小檔案※
學名Grampus griseus,又名花紋海豚 資料來源:中華鯨豚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