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入侵新作物 小米、狼尾草受害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有「糧食殺手」之稱的農業害蟲「秋行軍蟲」,自去(108)年6月入侵台灣後,造成國內許多地區的玉米、高粱等農作物紛紛遭殃,而近日又傳出萬惡的秋行軍蟲入侵國內新的作物,包括台東縣的小米田、嘉義縣的狼尾草都遭遇蟲害,對此農委會防檢局已立即施藥防治,並且加強各縣市有種植相關作物的巡查工作。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表示,這個(4)月1日接獲台東縣政府及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通報,在執行轄內秋行軍蟲高風險寄主作物田區目視巡查作業時,發現太麻里鄉至金峰鄉等小米田區,均有秋行軍蟲零星危害,受害的植株介於苗期至採收期都有,於是當局立即以農委會所公告的9種緊急防治藥劑,強制施藥防治,並輔導種植農戶加強巡田及防治
應變小組指出,小米為粟類之一種,屬禾本科狗尾草屬作物,國內栽培歷史悠久,主要種植於台東縣及屏東縣等原鄉部落,為原住民族重要食用作物,全國年種植面積約200餘公頃,為了掌握其他地區栽植小米受害現況,已擴大田區巡查工作,所幸屏東縣境內小米沒有發現受害情形。
然而國內秋行軍蟲所謂害的作物除了新增小米之外,防檢局2日會同嘉義縣溪口鄉公所共同巡查當地狼尾草(畜牧業飼料)的田區時,發現田裡的狼尾草幼苗遭受秋行軍蟲危害,至於鄰近的16週狼尾草植株則沒有受害情形,不過農委會同樣公告10種緊急防治藥劑,包括賜諾特及蘇力菌等,讓農民可以依照藥劑使用方法正確防治秋行軍蟲。
應變小組表示,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資料顯示,秋行軍蟲的寄主範圍超過350種植物,目前在國內則是有玉米、高粱、百慕達草、薏苡、小米及狼尾草等作物受害,因此農民應特別提高警覺,在苗期階段加強巡田,若有發現作物遭受危害務必即時通報農委會或地方政府,並配合緊急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