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濕地追趕驚擾野鳥 引發關注
記者高維奇/報導
政府規畫設置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近年常有流浪犬追趕黑面琵鷺及其它保育類野生動物事件之發生,政府將加強公有領域流浪犬管理,以減少事件發生。
由於今年發生黑面琵鷺未換繁殖羽的異常現象,身為黑面琵鷺全國最大棲息地,台南市政府16日邀請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慈愛動物醫院、台南市野鳥學會、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等產、官、學單位,召開「黑面琵鷺未換繁殖羽」與「七股頂山棲息地數量減少」討論會,望釐清發生之原因,作為擬定保育措施之依據。

除未換繁殖羽的異常現象,近年常有流浪犬追趕黑面琵鷺及其它保育類野生動物事件之發生,也引發生態界關注。為減少事件發生頻率,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皆認為在公有領域的土地如國家風景區、濕地、林班地、海堤、水庫等,基於保護流浪動物及野生動物的立場,各權管單位應有防止其受困、受虐、攻擊鳥類及群聚追咬傷人之積極作為,並立法禁止在該等區域內餵食流浪動物及野生動物,保障動物生存權。

台南及鄰近幾處生態保育濕地,民眾在賞鳥時,偶爾會發現流浪狗成群結隊在濕地活動,有民眾看過追趕獵野鳥或魚;在公園、校園的景觀水池候鳥季時,也會有狗在水池邊伺機跳入水池試圖獵捕水鳥。雖然狗不一定能獵捕到水鳥,但追趕驚擾,會讓水鳥轉移覓食地。

南部地區部分濕地,附近有大面積的魚塭,有些業主會養狗協助看看守,據動保處人員透露,很多飼主仍認為狗沒有結紮較兇猛,任由繁殖的狗太多,如果沒人餵養,就會找有野鳥棲息的濕地下手。這些在濕地活動的狗,未必全是流浪狗,也有家犬參與其中。

除了野生動物受害,人類也飽受被追逐驚嚇的困擾,因此會議結論:請中央權管單位加強公有領域流浪犬管理,以減少流浪犬追趕黑琵事件發生;並建議成立委辦計畫委託地方政府辦理,減少流浪犬干擾野生鳥類覓食及棲息。
與會專家們請轄內保育團體及志工於黑琵度冬期間,若發現黑面琵鷺個體其活動力弱,無法飛翔甚至蹲坐地面、嘴巴微張、軟頸、翅膀下垂等情形,立即通知本局〈聯絡電話06-6321731〉,或立即下灘搶救並送慈愛動物醫院醫治,縮短救援及救治時間,黑面琵鷺存活率相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