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人工繁殖 直擊產房愛的結晶
陳宇/報導
在台灣,「花枝」是烏賊(墨魚)的俗名,甚至是代名詞,而且是「國台語雙聲帶」(台語音hue-ki,華語音花枝)。目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說:墨魚是一種烏賊,也稱為墨斗魚、花枝;花枝是墨魚的別名。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說:烏賊台語稱「墨賊仔」(ba̍k-tsa̍t-á);花枝就是墨魚、烏賊。以此來看,花枝等於烏賊已有官方背書。台灣清代方志談到烏鰂(又名烏賊、墨魚)、柔魚、鎖管、章魚,但沒有花枝。台灣的荷、西、英文獻也沒有花枝。蘇格蘭籍長老教會牧師甘為霖編的《廈門音新字典》(1913年)也沒有「花枝」詞條。日本語言學家小川尚義編的《臺日大辭典》(1931年)則有「花枝」詞條,並有兩個解釋:一是生花的枝,一指烏賊。
虎斑烏賊(俗稱花枝)是臺灣海域常見的花枝物種,在水溫回暖的春天,是他們一生中最主要的繁殖季節。為使資源永續利用,自104年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新北市政府合作,開發花枝的人工繁殖技術,並透過改良花枝「產房」,提高養殖效率,民眾可上新北市漁管處網站預約導覽,第一手直擊花枝爸爸媽媽的產房唷!

花枝附卵器及影像紀錄 提高養殖效率
海洋大學助理教授徐德華表示,每年2月到4月是虎斑烏賊的繁殖季,這段期間花枝們展開求偶,配對後,花枝爸爸會一直保護著花枝媽媽,趕走其他想要來「偷襲」的公花枝,直到產卵結束。在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內的花枝媽媽一生只會產卵一季,繁殖季結束後就會漸漸死亡,留下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花枝卵,再由復育人員收集到專門的養殖池孵化。以往花枝產房都是利用五腳磚堆疊(如金字塔),花枝喜歡產卵在金字塔的最底層,收卵時要先搬開上層磚塊,較費時費力;團隊新設計的花枝附卵器,可讓花枝產卵在新型模具上,工作人員容易拆卸和調整附卵器,讓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也避免受傷。這些花枝卵經過工作人員細心呵護,一個多月後花枝寶寶就會破卵而出,當牠們成長至2公分左右時,就可以準備回到大海了。


5月花枝寶寶放流 力行海洋保育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花枝是新北市的重要水產資源,為永續資源利用,新北市政府自104年起與海洋大學合作開發花枝人工繁殖技術及放流,今年5月將邀集貢寮區中小學師生及在地保育團體一同參與貢寮卯澳灣放流活動,透過親手將花枝苗送回大海,力行海洋教育,深植海洋保育觀念。想要參觀花枝爸爸媽媽產房的民眾,可在新北市漁管處網站預約導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