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鳥收藏上千件粿模 以龜模居多
記者高維奇/報導
國人極少吃烏龜,卻常吃「紅龜粿」,是傳統祭祀敬神的供品,要做紅龜粿就要用到粿模,是粿店師傅的重要工具,現在更是民藝的收藏品,能工巧匠雕刻的粿模,龜殼壽紋細緻充滿立體感,藝術性高,成為收藏者的珍品。

烏龜分布極廣,種類繁多,對有些民族來說,烏龜只是眾多獵物之一。在華人的精神世界,烏龜是神格化的動物,至少在台灣,極少人吃龜肉,早年為了警愓大眾勿吃烏龜,每有抓到烏龜,就在龜背刻上保生大帝、觀音菩薩、玄天上帝等神佛名號,讓捕獲者心生敬畏而不敢屠宰食用。
粿是庶民傳統飲食,早年祭祀敬神的供品也是取自日常食物,為了虔誠祈福,會將粿製成吉祥物樣式。華人拜神祈求的「財子壽 」,是人生三大要事 ,因此供品就要有仙桃、錢幣、八仙、魚、花卉、龍鳳、鶴、龜等象徵形狀樣式,粿店就要備有各樣式的粿模。住高雄的黃鳳鳥四十多年來致力於收藏研究粿模,他說,粿模與常民生命禮俗息息相關,粿模內含文化習俗、雕刻工藝、飲食文化於一身。

他的收藏迄今達1300多件,其中有7成是龜模,有些龜模除了刻畫龜背十三片龜甲紋,也會刻上財子壽、福祿壽的字樣。有些人認為烏龜能擋煞鎮宅帶來財運,也因此粿模刻畫的吉祥物以烏龜居多。黃鳳鳥蒐集的龜模,如手掌大到長度達96公分的超級大龜都有,材質包括木材、金屬、磚及瓷質。黃鳳鳥說,龜模以木質居多,樟木、苦苓木都是適合刻製粿模的木材。

「乞龜」是早年閩南普遍的宗教習俗,隨著移民先後傳到澎胡、台灣,緣於早很多家庭農作物欠收,生活貧困,年關難過,地方廟宇就會以庫存的五穀米糧作成糕點,以粿模製成平安龜,信徒執筊經神明許可就可以帶回平安龜,填飽肚子兼保佑來年五殼豐收。乞龜者必須於來年豐收時請粿店製作更大的平安龜還願。

早年生活貧困,對粿店來說,粿模只是製餅師的工具,有些材質與刻工都不是很講究。黃鳳鳥說,從收藏中可以發現有些粿模出自素人之手,例如龜首歪歪偏一邊,紋路也異於常態,是一般民眾尋找木材雕琢自己用。
隨著百姓生活富裕,乞龜以保佑平安為主,傳統龜紋糕點的外觀也日益精緻,因此很多粿模出於匠師之手,例如黃鳳鳥有一件磚質粿模,厚度達6公分,重達4公斤,很少有如此厚實的磚質龜模,刻痕深邃清晰很有立體感。他說,以製餅的實用功能來說,並不需要如此厚重的粿模,可能是作者想炫耀自己雕作功力,或者純粹作為玩賞用,可見先民雕刻粿模除了實用,部分也有為藝術而創作。對粿模有興趣者,可以上臉書「粿模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