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琵「台北」當爸爸 在日育兩胎

記者 何宜/綜合報導

大家應該對日本多摩動物園不陌生,日前的小貓熊「阿暢」就是來自該園,自從2004年臺北動物園和多摩動物園簽訂友好協定後,兩園積極為瀕臨絕種動物圈養族群的復育携手努力。而2010年台北市立動物園也將一隻黑面琵鷺「台北」送至日本,去年成功繁殖孵化2隻小黑琵。

這隻名叫「台北」的黑面琵鷺在2002年底在宜蘭農田被發現無法飛行,經宜蘭縣政府緊急轉送到臺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當時動物園獸醫發現牠左翅骨折且感染壞死嚴重,救回一命後,卻因關節僵硬無法飛行而不能野放。為了讓這隻黑面琵鷺雄性個體,能對保育產生必要貢獻,台灣在2010年將「臺北」送往多摩動物公園,參與該園圈養黑面琵鷺保育繁殖計畫,在去年成功繁殖出2隻小黑琵:「橙綠♀」跟「黃赤♂」。

台北的小孩,出生六天的模樣,喙還是粉紅色的。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黑面琵鷺在臺灣是冬候鳥,繁殖地則主要在朝鮮半島,而日本多摩動物園的氣候較適合黑面琵鷺。為了讓無法飛的「臺北」繁殖,多摩動物園煞費苦心將選中的新娘剪羽,讓雌黑琵「黃黃」待在地面上來加強「臺北」的交配成功率;也運用孵蛋器及人工育雛技術,提高生殖季中親鳥的產蛋率與雛鳥的存活率。

台北(上)跟黃黃(下),及牠們的巢。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黑面琵鷺只分布在東亞,牠的存在是沿岸濕地生態系的健康指標。由於黑面琵鷺是遷徙性的鳥類,牠們的存續,要靠所有遷徙路線上的各個國家,包括南北韓、日本、香港和臺灣來共同保護牠們的棲息環境。每年有近60%的黑面琵鷺會飛到臺灣度冬,現在正是牠們換上金黃色的繁殖羽,準備向北飛越2000公里回到繁殖地的時候。

在國際關注下,近年來黑面琵鷺的野外族群量已呈現微幅的上升,而臺灣能做也最該做的就是保護好牠們的度冬棲地,歡迎牠們年年回來。

黑面琵鷺繁殖季時會出現金黃色的繁殖羽。 取自網路

黑面琵鷺小檔案

中名:黑面琵鷺

英名:Black-faced Spoonbill

學名:Platalea minor

體長:71~83公分

體重:1,200~2,000公克

分類:鸛形目、朱鷺科、琵鷺亞科、黑面琵鷺屬

分布:東亞,臺灣為其主要的度冬區

型態:黑色嘴長,先端扁平呈匙狀;腳黑色。

生態:通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於海岸附近、河口、沙

     洲等淺水地帶。覓食時,以嘴在水中左右掃動,

     捕食水中生物。夜間覓食,於白天休息。

保育狀態:瀕臨絕種保育類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