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黑鳶車禍受傷 康復後順利野放

記者 姚崇仁/報導

俗稱老鷹的「黑鳶」過去曾廣泛分布於全台,不過近年來因為農藥、老鼠藥的等原因,數量方面受到影響,因此必須加以保護。日前新北市有一名貨運司機在路邊發現一隻受傷的黑鳶,於是緊急送醫搶救,經過動保處與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合作之下,黑鳶順利康復,並已完成野放,回到大自然。

車禍受傷的黑鳶在動保處與民間單位台灣猛禽研究會合作之下,成功完成野放。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動保處指出,今(109)年1月底一名蔡姓貨運司機行經中和快速道路時發現路邊有隻老鷹,由於送貨途中連續兩次經過時都有看到牠待在原地,擔心有可能是受傷,於是便緊急將牠救起送醫,經過猛禽會救傷站主任王齡敏獸醫師檢查,發現牠有內出血、右眼內與頭部創傷等狀況,研判是車禍受傷,才會沒有辦法正常飛行。

所幸經過兩個禮拜的治療後,落難的黑鳶逐漸恢復活力,但太久沒有正常飛行的牠必須要先執行飛行訓練,於是就與新北市動保處合作,在動保處於石碇區設立野鳥中途之家籠舍裡練飛,由動保處與猛禽會獸醫師共同確認黑鳶的飛行狀況正常後,由猛禽會蔡宜樺研究員為牠繫上腳環與GPS發報器,便帶往臨近救援地點的山區進行野放。

動保處獸醫與猛禽會共同評估黑鳶狀況,確認狀況允許後回到發現地附近進行野放。 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

動保處表示,黑鳶屬於第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大多出現在海邊、魚塭及農田等地,不過卻因為在生存上面臨了農藥或老鼠藥過度使用的毒害問題,數量驟降,但隨著近年保育意識抬頭,友善農業的推廣下,黑鳶族群數量已逐漸回升,全台黑鳶調查族群量從102年的272隻,增加到108年的709隻,新北市境內更是調查到348隻之多

由於今天(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動保處也特別強調,黑鳶的保育工作需要仰賴民眾們的配合,也是全民的責任,不僅要善待牠們的生活環境與空間,若是在路邊或是家中發現受傷野生動物,應立即通報處理,切勿將牠們帶回家中飼養。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