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路上常見烏龜 小心開車避免撞擊

記者高維奇/報導

氣溫回暖,也是很多動物的交配繁殖期,也包括烏龜,最近常有民眾在道路上看見烏龜,研判是尋找食物或發情尋找伴侶,有在夜間開車差點撞到,可別以為龜殼是鐵甲,被汽車輾壓極可能殼破腸流。

最近常有民眾在路上看到烏龜。圖/袁萬七提供

目前野外數量較多的烏龜是台灣斑龜及外來種巴西龜,都屬於澤龜。然近年來因應國內寵物及中國食用市場,出現人工斑龜養殖業,能掌握交配繁殖技術,雖然廟宇等開放空間的水域常見斑龜,但一般民眾對於野生斑龜的交配繁殖等生活行為仍很陌生。

收藏烏龜模型、圖畫、公仔達數千件的蘇信豪,對烏龜習性也充分了解,他說,雖然台灣的野生龜沒有冬眠,但冬天溫度低仍會潛伏禁食,初春回暖才感覺肚子餓到處找食物,而春天也是牠們的交配季節,一年中有多次交配。

袁萬七帶回在路上拾獲的烏龜,招待牠吃蘋果大餐。圖/袁萬七提供

住在台南市東山區業餘養雞的袁萬七,前幾天從市區要到山區養雞時,在接近農場的道路上看到一隻體型碩大的斑龜,體長足足有30公分,認為是肚子餓要到農場找吃的,也怕夜間被往來的車輛壓到,就帶到農場安置餵食吃蘋果大餐,看吃相應該很餓。過幾天聽朋友說該烏龜可能是發情期在找對象,過兩天就帶到農場附近一處小溪轉彎深潭處放了烏龜。袁萬七說,該深潭的有斑龜聚集,每年都會出現成群的小龜,在那邊應該可以找到對象交配繁殖。

袁萬七將拾獲的烏龜放回有烏龜聚集的小溪深潭。圖/袁萬七提供

袁萬七說,雖然每年都在小溪深潭處到成群小龜出現,但也不曾看到交配、產卵、孵化幼龜破殼而出的場景,因此對烏龜行為還是很陌生,連那隻在路上撿到的大龜是公是母,也無從判別。

很多動物在繁殖期有異於平常的行為,例如陸蟹,每年夏天是墾丁國家公園多種陸蟹繁殖的高峰期,平常潛伏陸蟹大軍會在車道上出沒。每逢月圓時,母蟹也會在傍晚時分往海岸移動釋幼,常常在橫跨馬路時慘遭「路殺」。為此墾管處特別祭出車流管制,禮讓陸蟹先行。台灣本土產的毛蟹在交配期也會在河川出海口大量群聚,俗稱「瘋毛蟹」。

民眾家中飼養的烏龜逃家,尋獲時龜殼已受傷。高維奇/攝

斑龜很少出現發情期有類似陸蟹、毛蟹等異於平常的行為,只能在夜間的湖畔池邊看見烏龜在相互追逐求偶,或者在水中完成交配,因此一般人很少意識到烏龜的交配期,求偶或覓食可能會橫越馬路,開車要特別小心,尤其是夜間,烏龜的顏色不明顯,很容易撞到。

被車子輾過的巴西龜。高維奇/攝

很多人誤以為龜殼堅硬如石頭,能耐車輛撞擊,確實有人騎機車不小心撞到大烏龜,人車倒地,烏龜似乎沒事;台南市動保處曾接獲民眾送交一隻殼破腸流的巴西龜,送交者表示是在台南市文化中心的停車拾獲,研判是被汽車輾壓,獸醫師試圖急救,仍於隔天死亡。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